文章内容

宁波大学 - 《宁波大学报》

法途逐梦,绽放多面星光

——记宁波大学2024学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魏铭阳

2025-03-31     浏览(41)     (41)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涉外法治的逐梦之旅中,他以学为基,以研赋能,以践力行,于法途之上镌刻青春华章,绽放多面璀璨星光。他就是宁波大学2024学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法学院魏铭阳同学。

 

学业为基:

筑梦涉外法治的知识堡垒

“想要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自进入法学(英语特色班)以来,魏铭阳便始终保持着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他凝神专注,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在课后,他自己总结方法,挖掘繁冗法律条文背后的法理基础,配合案例记忆。面对繁多的考试科目,他提前一个月进入期末复习状态,以背诵、思维导图等方式反复加深记忆,丰富知识储备。学海无涯,积极的心态必不可少。魏铭阳分享,当觉察到自己内耗,担心绩点、担心排名时,他便会努力地转变思想、告诉自己:“人生来不应被数字束缚——人本是多元的,但数字只是单一的评价。”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魏铭阳以其扎实的学识与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取得了绩点排名第一、多项核心课程最高分的好成绩,并荣获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谈及为什么选择法学(英语特色班),魏铭阳坦言,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便对它心生向往,这与他想从事涉外事务的梦想完全契合。在分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方向,朝着“法律+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成长。魏铭阳突出的英语语言能力为他扬起了一面帆,助力他前行。他以639分的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并获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两次省赛一等奖等荣誉。他充分发挥英语优势,研读国际法学,拓展学科视野,多次站上国际模拟法庭竞赛的舞台。

 

科研赋能:

点亮涉外法治的创新灯塔

学术研究一直是魏铭阳的兴趣所在,他立足学术前沿,不断发掘并解决新问题。通过阅读国内外前沿的学术论文,他不断学习思考,探究不同判例背后的法理所在,积极开拓科研视野。然而科研的道路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魏铭阳回忆起自己曾遇到过的写作瓶颈:当所有人都一窝蜂地研究起某个学术热点,如何在前人大量的论文基础之上写出自己的创新点成为了关键。经历过低沉与内耗、迷茫和彷徨,荆棘之上也能开出花朵,灵感也在痛苦之后迸发。在成功搭建了自己的论文框架体系后,魏铭阳释怀地谈起:“输出的前提是大量的输入,灵感可能就是在一定的痛苦之后才会产生。”他研读了250+篇中外文献,反复进行十余次的修改,最终撰写了题为《G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判断路径——使用者指令输入与输出内容修改的“二阶段法”》论文。该论文以法律的视角审视科技领域新兴技术带来的问题,探索了运用法律规制人工智能的诸多可能,并提出创新性研究方法。他也凭此在“法研灯塔”司法大数据征文比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佳绩。

 

实践历练:

铺就涉外法治的前行道路

“躬行践履始玉成,行而不辍终致远。”实践是大课堂,更是练兵场。

法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要将知识付诸于实践。魏铭阳积极参与各类模拟法庭竞赛,担任过队长、庭辩员与研究员等角色。在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他们赛队代表宁波大学取得中国唯三的最佳书状奖,这亦是我校参赛以来首次获得最佳书状奖。在多次模拟法庭的锻炼下,魏铭阳从稚嫩的队员蜕变成有担当的队长,从静静的i人转化为敢于发声的e人。每一次的磨练都让魏铭阳的能力更上一层,每一次打磨都让魏铭阳对法律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回忆起备赛时光,魏铭阳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兰克福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比赛。那是宁大法学院第一次参加这项比赛,面临经验不足,备赛时间短的压力,魏铭阳与伙伴迎难而上,每日拉长自己的时间备赛打磨,不断寻找薄弱争议点,最终展现了宁波大学法学院的风采,他也获得了循环赛优秀辩手的称号。

“走出象牙塔,见见外面的真实世界。”法律专业的实习,让魏铭阳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了理论与实务的差距,也见识到了法律人的真实工作状态。他利用这宝贵的实习机会,不断探索自己与法律行业的适配度,尝试不同的法律方向,发掘涉外法治人才的现实需求,在法律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魏铭阳已成功推免至北京大学法学院,这离不开他大学四年的扎实学识,离不开他步履稳健的前行态度,离不开他法律实践里留下的深刻烙印。花绽沿途,芬芳满径,魏铭阳的未来之路亦将如此。

(学生记者 张路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