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木桶理论”“短板效应”,却不知,一个木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经过削板、钻孔、拼接、套箍等10多道工序。就常如我们口中常念“精细化管理”,却在如何落实上形式各异。若把当下时新的理念,比照这门古老的匠人工艺,且看一个“桶”的由木成器的成长变身。
精功琢“细料”,锁住成本源头
面对中国铁建年初工作会提出的“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推动精细化管理从有形向有神转变”部署要求,五公司结合实际精准作答,将2025年工作主题定位为“精细化管理深化年”。
上有所令,下必从之。作为该公司精细化管理的示范创建点,潍宿高铁项目部精准判断项目定位,在进场之初便紧紧牵住了“三预控”的牛鼻子。系统发挥公司专家团队、设计院、工程算量中心作用,持续从优强化经济、技术、资金“三预控”,通过整合产业链整体合力,为项目创效盈利做好充分准备和工作铺垫。
“未干先算,将‘一切成本皆可控,一切成本皆可降’贯穿始终,是项目取得胜利的关键,”项目相关负责人王自森将此理念作为管理信念,自现场踏勘和临建筹建之时起,便开始“精打细算”,为科学审定临建方案、预控指导价格,项目部有效发挥青岛属地资源优势,协同施工生产,按照“达标从简,把控成本”原则,综合采取就近租赁民房、优化设计方案、量价齐抓共管等措施,减少临建成本292万元,开篇布局形成了良好开端。
为进一步拧紧成本“总开关”,项目部以时间换空间,紧抓征拆协调空窗期,同步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市场行情等进行详细论证和评估,以此确定总体成本目标。在市场、现场双向了解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招标文件和招标控制价,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和供应商,控制工程的承包价格和材料设备采购价格,从而完成了合作方的从优选择。
此外,项目部还在公司后方支持下,执行‘先调剂、后购置’的原则,采取自有设备内部周转调拨,利用铁建云租平台开展寻源租赁等措施,调拨各类物资、机械设备以及各类办公家具,为项目节约购置成本1447.86万元,实现降本增效。
项目部以“从优预控”“从优选址”“从优选商”“从优配置”等“四个从优”入手,选好主材、厉兵秣马,为后续强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立槽推“紧箍”,严防跑冒滴漏
走进办公区,映入眼帘的便是该项目推进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的组织架构图,以项目主管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4个作业中心和8个管理中心,对责任成本进行二次分解,真正将责任目标与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为从优从速打开局面,项目部一改传统“指挥部+项目部”式管理模式,缩减管理层级,采取“1项目部+4工区”的垂直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穿透能力。
为调动生产积极性,项目部采取定额定量、动态分析收益、动态考核激励、动态优化调整的“一定三动”管理思路,对应建立月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差异化分包激励约束考核制度、工区责任状签订考核等相关制度,将成本收益延伸把控到“三个米”,即延伸到“每一延米、每一平方米、每一立方米”,形成“盈荣亏耻、多劳多得”的赶超氛围,最大限度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为此,项目严把合同条款签订关,通过约定考核基金、约定超耗赔偿等条款,杜绝施工“跑冒滴漏”常见弊病。比如,在合同中约定双方各自占比3%的专项考核基金,明确若因合作商原因导致成本超支则由分包商承担材料超耗和丢失、损坏、浪费部分的费用。通过在材料采购、人员安排、设备使用等方面签订的约束条款,调动了合作队伍“自主强化管理”“自主降本创效”的积极性。
此外,项目党支部还结合实际积极落实“五抓五促”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相关措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以高质量党建融入和保障项目精细化管理有效推进。结合“创岗建区”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项目同步成立专项精细化管理责任区,推动“业务”与“区域”相结合,助力营业线、桥梁、隧道、路基四类专项中心责任区工作开展,为施工生产提供内驱动力。
“相较于上个月,我们通过方案比选,严格按照最优方案进行现场把控,节约承台施工辅助钢筋约1.5吨。”每月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项目部通过施工完成、工程进展、质量安全、成本消耗等实时分析,通过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强力推进。通过精细化管理穿透式分析,累计发现并解决问题15项,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添油加力。
目前,项目已顺利实现全线首个墩身浇筑、首个连续梁0号块浇筑等“四项第一”,两获驻地政府致信表扬,得到了业主单位高度评价。
妙招涂“金漆”,助力精益求精
过程控制主线持续强化,“木桶”的结构更加紧密衔接,而管理过程中涌现的“小妙招”“金点子”则让木桶品质精益求精。
工作中,项目部还不断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加法”,让精细化管理的步伐“聪明起来”。“材料从进场验收、取样见证、试验委托、到使用流向和消耗,数据全流程录入信息化平台,在手机后台便能掌握物料进出情况。”为实现智慧化管理,该项目拌合站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严格把控生产投料工艺及过程,“超耗即报警”有效减少河砂、碎石等各类原材料超耗约60吨。
此外,通过创新对隧道初支断面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断面检测,根据断面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开挖爆破参数,截至目前,累计节省超耗喷混料约350方,节约成本约13万元。采用超声波成孔检测技术对钻孔桩进行成孔检测,改变传统的钢筋探笼方式,不仅减少了钢筋浪费,还能进一步保证桩基施工质量。
每月一度的“我为精细化管理进一言金点子”征集累计征集各类建议35条,内容涵盖对公司管理、现场施工管理、项目本级管理等诸多方面。
“精细化不仅要将目光聚焦施工现场,项目的日常运转也同样是开源节流的‘前线阵地’。”面对该项目党支部书记马添翼的号召,项目本级通过购置办公用品优先采购中性笔芯、打印机墨粉替换装等措施,累计节约成本4万余元。
“标段沿线24.14公里,包含18座桥梁,3座隧道,13段路基,无砟道床30.32铺轨公里……”绵长的施工战线,奋进的中国铁建人,正在将提质增效和精细化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的火热实践,把准“精、准、细、严”四个维度,推动项目管理向精细化、高效化、长效化转型升级,真正把“木桶”做成精品,持续擦亮“最值得信赖的优秀建设者”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