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内外兼修,让“爱美”升华

2025-04-11    

本文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追求,指出美不仅是外在的精致,更注重内在精神的丰盈。内在的美在实践理性中发展,成为民族审美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内外兼修的美才能成为自由之表达,走向创新之未来。

万子凡

“白幼瘦”“欧美风”成为模仿风潮,当整容之风愈演愈烈,我们不禁发问:何为美?如何追求美?《说文解字》言:“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古人认为“美”是直观感受和道德观念的结合。而当下年轻人对美的追求局限于视觉的感官之上,忽视了“美”的精神内核,使“爱美”走向了狭隘和异化。

深入美的本质,看到全面、深刻又自然的美。什么是美?从华夏之名,即可窥见千年前中国人对美的认知。华,既是服饰美丽,又是文化先进。美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既有亭亭玉立,也有才华横溢;是“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既有清雅风华,也有坚韧之心。相较于外形的精致,在东方的语境下,美是含蓄的,更强调内在精神的丰盈。就像千古流传的书法画作,人们不仅赞叹纸面上呈现的精妙绝伦,更主张透过纸面,看到文人的风骨与情操。

探寻美的生活,追求和谐、统一的美。妆扮得大方得体和科学的形体管理是对美的追求的集中体现,但如果只是美化了外表,忽略了对精神的充盈,这样的美无疑是“金玉其表”罢了。充盈美的心灵是一场永久的历程,无法走外形整容或节食减肥的捷径,没有立竿见影的秘籍。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搭建的“一砖一瓦”。对于年轻人而言,可以是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在社团中增长技艺,在演讲时大放异彩,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内在的美,在埋头博览群书时得以丰满,在放眼大千世界中得以历练。拥有这样的美,才能在人生的大起大落时宠辱不惊,于世界的纷纷扰扰中从容不迫;才能有辨别是非黑白的智慧,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美的历程是民族审美意识的积淀过程,也是以实践理性为特征的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历程。”时代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每个人在认识美与追求美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塑造着民族与时代的精神。当“爱美”深化为内外兼修的自我统一,升华为向上向善的人生追求,“美的历程”才能成为自由之表达,走向创新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