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师范大学 - 《杭州师范大学报》

第五届中国区域国别学 50 人论坛活动举行

作者:成睿 李天然    
2025-03-30     浏览(75)     (0)

第五届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活动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探讨交流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共同见证杂志和集刊揭牌。论坛上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全球南方的重要性,并为推动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活动期间还开展国情调研,为全球南方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注入鲜活的中国经验与实践参照。

本报讯 3月28日至30日,第五届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活动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交流新时代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助力我国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并共同见证了《蓝色人文》杂志(BlueHumanities)和《加勒比地区研究》集刊揭牌。

本届论坛以“如何研究全球南方”为主题,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以下简称高盟)、杭州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区域国别学研究分会主办,我校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主承办。

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郭东风,外交部拉美司参赞、二级巡视员杨世俊,浙江省教育厅总督学陈仁坚,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博士,中国区域国别学50人论坛主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高盟特聘首席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张蕴岭教授,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高盟顾问委员会主席吴思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仁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首席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宇燕,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会委员徐步,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姜锋,我校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周敏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应飙主持仪式。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蓝色人文》杂志(BlueHumanities)和《加勒比地区研究》集刊揭牌。广西民族大学校长韦仕珍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谢花林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申明浩教授、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高玉兰教授作为联合举办单位代表致辞。

郭东风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校始终牢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和拓展与世界各地的广泛合作,区域国别学建设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去年学校学校成立加勒比地区研究中心,并举办系列文明互鉴、合作交流活动。中心将继续在助推新时代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上积极探索,为服务全球南方研究、服务国家大局添砖加瓦。他希望与会嘉宾、专家学者通过本次学术交流研讨,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达成更多思想共识,共同为区域国别学学科的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举措,为深化全球南方研究,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杨世俊、陈仁坚、陈先春、于洪君、罗林、刘鸿武分别从各自角度做了重要发言,强调了全球南方在国家政策层面的重要性,探讨了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在理论创新与学科构建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及重要实践,并期盼国内的区域国别学研究能够成为推动全球南方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

开幕式后举行特邀报告,数十名专家教授包括我校周敏教授分别作了报告。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有战略高度,又具实践深度,兼顾宏观格局与微观分析,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展现了“全球南方”研究的前沿视野与多维思考,启发深远,引人深思。

本次论坛活动还设有2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论坛活动期间,专家学者们还赴未来科技城城市展馆以及良渚博物院等地开展国情调研,深入了解浙江在“八八战略”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就,切身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发展的时代脉动为全球南方视野下的区域国别研究注入了鲜活的中国经验与实践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