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 - 九连环报

企业文化是写作的源泉

——我的企业通讯员成长之路

2024-11-30     浏览(8)     (0)

纺纱车间汪文兵的文章讲述了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保全工的所见所闻,赞美了三五零九人用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谱写可歌可泣的赞歌,并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三五零九精神风貌。他表示要继续以手中的笔弘扬企业文化。


作为一名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保全工。车间里、机台旁发生在我身边的人和事,朴实而华美,平凡中闪烁着真、善、美,我把平时耳闻目睹的、感人至深的人和事,用笔来进行赞美和讴歌不正是自己追求的信仰吗?这些年来,公司持之以恒抓班组管理,实行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提升和质量管理年,使公司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这些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三五零九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他们特别能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这些发生在我身边耳闻目睹的企业跨跃式发展,工友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成了我源源不断的写作源泉,我的一些作品也陆续刊登在《九连环》报和《新兴集团报》《中国纺织报》《湖北日报》等媒体上。

我在纺纱车间清梳工段工作了近四十年,这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团队,其第一仼生产班长魏海清就是五十年代的全国劳动模范,当时的生产条件在现在看来是极为原始和落后,可魏海清师傅那一辈的老军工人硬是用自己智慧和辛勤的汗水,以工匠精神用勤劳的双手生产出了合格的军需品支援前线和部队建设,及时的为抗美援朝的前方将士送去了第一批产品23万双军用棉袜,送去了后方军需工人的温暖和问候。在之后的大生产运动中,魏海清师傅更加加倍努力,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在1956年度被评为"武汉市乙等劳动摸范",成为3509纺织有限公司第一代劳模代表,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更是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工匠精神。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9工厂迎来了她的高速发展时期,工厂成为了国家二级企业,工厂的生产也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对生产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的清花保全班长李双明也是我的师傅,是全厂闻名的先进模范,他踏实肯干,善于动脑筋解决生产上的难题。无论是寒风刺骨的数九寒冬,还是烈日当空的酷暑三伏,李双明总是以生产为第一,有时夜深人静,当人们都沉浸在梦乡时,清花工序的某台设备出现故障了,值班人员一时又解决不了,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李双明师傅,而他也总是毫无怨言,二话不说的来到现场,一身油泥一身汗,及时解决机器故障,李双明就是这样以劳模和工匠的精神,诠释着一代军工人赤子之心,由于他辛勤的耕耘和付出,李双明连续十余年被评为工厂“红旗标兵”,并被授予武汉市第十届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劳模和楷模,延续和传承了军工人宝贵的无私奉献精神。

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9工厂改制为际华3509纺织有限公司,隶属新兴际华集团,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近七十年的老国企焕发了新的活力,而清花保全也依然保持延续着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孟泽清是清花工段队长,也成为第三代劳模的代表,新时代新征程的劳模,在3509公司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兵头将尾平车队长,他事事做在大家前面,全身心的投入到精益生产工作中,他认真学习精益管理知识,努力改善,改决了清花工序粉尘和短绒多等多项难题,使清花工序生产环境和半制品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一代又一代军工人在这里弘扬着劳模和工匠精神,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他们的先进事迹耳濡目染就发生在我的眼前我的身边,我用笔把他们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就完成了《薪火相传,匠心筑梦———三代劳模的纺织强企梦》这篇文章,收录于3509公司七十年厂庆文集里。

讲好三五零九故事,传播好三五零九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三五零九精神风貌。我们在从事业余新闻报道中,一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捕捉新闻,挖掘新闻的思想内涵和指导价值,客观公正地加以报道。要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机构和要素,要善于从细小之事中发现闪光点。要做到手勤、腿勤、口勤,多动脑子多写稿件,多深入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时为了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必须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甚至写到深夜或凌晨。写完稿子后,要认真检查,仔细推敲,精益求精,避免出现差错和疏漏。要能够熟练运用消息、通讯、图片、评论等体裁以及网络等传输工具进行新闻写作,反映新闻事件,使新闻的形式新颖活泼、喜闻乐见,使新闻的内涵得到延伸扩展、凝练升华,好的文章来源于生活。

宣传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了多少真情。我多年来的业余新闻报道素材,全部都来源于火热的生产一线,来源于身边基层共产党员和普通员工,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这才是我业余新闻写作的力量源泉,丰富了我的写作素材,写进了我的一些文章里,业余通讯报道使我收获良多,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和业余生活,受到车间领导和《九连环》编辑部的大力支持,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和“最佳主笔”。今后,我要以更大的热情用手中的笔,大力弘扬我们的企业文化。

纺纱车间 汪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