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 - 《广西师范大学校报》

理论专栏

拓开创新创业的三重境界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教程》的启示

作者:法学院  /  律师学院  曹雪婷    
2025-03-15     浏览(27)     (0)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教程》一书,该书为正在创业或等待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法治思想启蒙与法律保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保障其创新创业能够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文章从立志、致知、致用三个方面对本书的意义进行了点评。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 年版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重要群体,如何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进而理性创业,是新时代我国创新创业大潮中的重要议题。由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段海风与创新创业学院教研室主任廖芳两位创新创业导师主编,7 位毕业于各大名校的法学博士参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教程》一书,紧扣时代发展前沿,贴合现实需求,为正在创业或等待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法治思想启蒙与法律保障,因而得到西南政法大学原校长付子堂、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贺祖斌等教育界知名学者的联合推荐,其中付子堂先生还为本书作序。

本书以“三全育人”、鼓励创新创业为指导思想,坚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当前大学生创业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入手,通过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实务案例的系统讲授、融会贯通,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保障其创新创业能够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进行。记得王国维先生曾于 《人间词话》中得出做学问所需的三境界:“立”、“守”“得”,阅读本书后,我也想通过三境对本书的意义给予粗浅点评。

第一境:立志。“有志者,事竟成。”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要前提与关键要素。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国家提供了充足的政策以发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保障创业成功。相对来说,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于政策的理解与运用水平不高,而本书各章节设置独具特色的时事引线、创业箴言、案例分享,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拼、勇于创新创业的价值观念,使之具备创造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利用政策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远大的创业志向与理想抱负。

第二境:致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针对大学生如何在掌握法律常识的前提下更好地创新创业,该书将知识和价值的固本守正同与时俱进结合起来,将教材的规范要求与作者们的学术个性结合起来,把介绍权威学说与解读通俗案例结合起来,更把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结合起来。对于就业中法律知识的普及,内容上,化繁为简,贴合创业的实际需求。结构上,行文脉络清晰,章节布置合理。全书共九章,第一章着意为大学生创业培育塑造法律素养;第二到五章,从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刑法以及劳动法五大部门法深入浅出地为大学生普及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内容丰富,部门法的设置切合了创业中的活动过程;第六到九章,为同学们兜底介绍了常见的法律纠纷与解决、法律服务与政策保障以及法律实务典型例证。整体上,本书有宏观有微观,既注重传承法律知识,也注重教习法律素养。既注重为学生解惑,也注重教导解惑的方法。

第三境:致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新时代的大学在创业途中,实战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在实践中才能获取真知。该书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解读,普及了大量有关创业所尽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并提供了真实案例以供创业者借鉴思考,紧贴实际,让青年学子明晰法律风险,进而理性创业;激励新时代的大学生以持之以恒的探索开拓精神,携法律智慧宝囊万里翱翔。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总的来说,本书是创新创业法律实务普及方面意味隽永的代表性书籍,其以鲜明的学理性、逻辑性、实践性为大学生输送了创新创业方面的法律知识,提供了一条兼具理论和实践启蒙色彩的创业之道,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创业途中立志、致知、致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创新型建功立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