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从“技术小白”到入职华为她实现了全能型“突围”

2025-03-31     浏览(26)     (0)

大学生魏洁在大学四年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成功入职华为。她分享了她的求职方法和策略,以及她在职业规划上的认知突破。她认为只要坚定目标、勇于实践,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


“不会就学,没做好就再做一次。”四年来,她的大学生活早已与“奋进”二字紧密相连。保持成绩年级前茅、带领60多人团队、打造“产品说明书”式简历……安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021级学生魏洁一步步突破自己,最终入职华为,开启人生新的奋进之路。

探索:立足自身优势规划就业方向

大一的时候,面对复杂的计算机课程,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领域。“那时看到同学们已经开始独立编写代码,我对整个流程都还不太熟悉,很焦虑。”魏洁坦言,初入大学时,自己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经过深思熟虑,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更适合非技术型岗位,于是将目光转向了产品、运营、渠道和销售等领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魏洁逐渐锁定了运营和销售两个方向。她认为,自己的工科背景是一个优势,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之处,而运营和销售不仅需要逻辑思维,还需要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正是她努力的方向。

行动:学习与实践“双重奏”

明确就业方向后,魏洁着手为职业生涯作准备。她深知,学习成绩是基础,将学习重心放在了课堂上,确保自己的成绩保持在较高水平,取得了专业排名第四、绩点 3.26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大一刚入学,魏洁便加入了学校勤工助学中心,在学生超市的工作中积累了基本的职业素养。而这段普通的经历,却为她日后的蜕变埋下了伏笔。从学生超市到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再到担任团长,这个内向的女生完成了一次次华丽的转身。“以前我总习惯独立完成工作,觉得这样才能保证质量。但担任团长后,我学会了任务拆解和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魏洁说,团队成员有60多人,一开始,她面对团队管理充满忐忑,总担心任务完成质量,事事亲力亲为,但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她不得不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最终带领团队成员在各自合适的位置上发光发热。整体效果远超预期,她的团队协作能力跃升。

此外,魏洁还担任了多家公司的校园大使,并成功组建了学校的荣耀俱乐部,从零开始筹建,最终发展为一个 200 人左右的大型团队。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综合能力,也为她未来的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认知突破:“非典型工科生”的多元化认知

魏洁的职场认知同样经历了从迷茫到清晰的蜕变过程。

她带着“第二梯队”的自我定位,希望在初创公司实习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却在实践中认识到,“原以为自己适合比较松弛的环境,但实习中发现自己其实很有拼劲。”魏洁敏锐地发现企业存在的“知行断层”瓶颈,这让她深化了对平台价值的理解:完善的体系不是束缚,而是能让个人价值成倍放大的杠杆。

为此,她重新审视职业规划,将目标转向行业的领军企业。最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出色的综合能力,她顺利通过了华为的面试,拿到了心仪的offer。

如今,魏洁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场人的思维转变。“职场不需要‘做题家’”思维,而是要建立结果导向的工作逻辑。”魏洁告诉学弟学妹,各项实习经历让她能快速适应职场节奏,学会了用“职场语言”沟通,用“商业思维”解决问题。“技术背景让我理解产品的深度,商业思维则让我能站在更高维度思考价值。”魏洁在大学期间提升了综合能力,形成了“跨界融合”的独特职场竞争力。这种“全能型”特质,成为了她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求职方法论:从简历到职业规划的全周期策略

对于求职经验,魏洁归纳为一套系统化的就业准备体系。在简历制作方面,她总结出“价值可视化”法则:简历不是经历罗列,而要像产品说明书一样,清晰展示你能创造的价值,突出个人贡献度。她用数据量化成果,比如“运营 70 人社团”比“负责社团运营”更具说服力。在面试准备上,魏洁则总结出“双版本应对法”:1 分钟精华版突出核心竞争力,3 分钟完整版展现能力矩阵。她还告诉学弟学妹,了解企业最新技术动向并在面试中自然融入,能让面试官看到求职者的诚意和专业度。

对于职业规划,魏洁认为,大一到大三主要是夯实专业基础,保持靠前的学业成绩,同时通过社团或实习积累可迁移技能,大四聚焦目标岗位打造差异化优势。“求职不是大四才开始的任务,而是贯穿大学四年的系统工程,最终决定成败的永远是实力。”魏洁建议学弟学妹建立“机会雷达”意识,既要关注校招平台,也要主动拓展外部资源。

魏洁的故事是无数大学生在就业路上奋力前行的缩影。她说,只要坚定目标、勇于实践,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成为职场中的奋进者。

(学通社 杨娜 陈柏树 罗家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