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布在出厂前都要由整理车间工人修复疵点,这道工序叫修布。作为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关,修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声誉和效益,而守住这一关卡的就是修布工,李红霞就是这样一个“守关人”。
坯布的疵点不一样,修复的难度也不一样。一匹布轻的有三十多斤,重的有五六十斤,从布垛到凳车到修布台再到凳车,修布前后要搬上搬下四次,这个“连老爷们干起来都吃力”的活李红霞愣是咬牙挺成了一种“习惯”。
修布说起来简单,干起来可不轻松。修布主要是要有责任心,眼力好,发现疵点后及时修复,每天要把挑线、夹线、刮平这一套动作重复成千上万次;修“破洞”最麻烦,几百根经线纬线一根根接好,稍有差错就得重来,短的要几个小时,长的一个班下不了修布台。13年来,李红霞像一颗铆在修布台上的“螺丝钉",用一套用到发旧的小工具和13年时光练就的巧手,以及一份执着和坚持,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也成为车间效率最高、漏验率最低的修布工。
“干一行、爱一行”是恪尽职守,“精一行、益一行”是不竭奉献。13年来,从进厂的学徒工到独挑大梁的“车间品牌”,再到传承技艺的“大师傅”,李红霞至真坚守、至诚奉献、致力创新,没说过一句豪言壮语,却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垒砌出一种精神力量,用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执着的方式,诠释着当代产业工人平凡却伟大的精神追求和职业信仰,传递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正能量。 ★向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