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在都江堰游玩,吹过南桥夜晚的风,在滑雪场上无数次摔倒又爬起,第N次登上青城山;与朋友们围坐一晚,喝了三种茶,拍下许多奇奇怪怪却有趣的照片。和熟悉的人待在一起,说笑玩闹,才能真正放松,扫去一学期的疲惫,短暂躲开生活的压力。
我本以为玩就是玩,没有什么需要分析或反思的,直到偶然听到一篇关于史铁生的夜读。他双腿瘫痪,肾病发展为尿毒症,靠每周三次透析维持生命。这样的他,为什么要活下去?自嘲“职业是生病”的他,又为什么要写作?我得到的答案是:因为人想活着,而他,为了活着而写作。
我问:“他病成那样,还坚持大量写作,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痛苦吗?”朋友答:“他已经没什么事可做了,只有写作。”这话不假。如果换作我们,身患重病、行动不便,又没有手机可玩,可能也只能读书写作。而且不能停,因为一旦停下,死亡就会占据内心。
人活着,需要有念想,需要一些事填充、丰盈那颗随时可能崩溃的心。在熟悉的生活圈待久了,就想出去透口气;在万事难解时,就想在书中寻找答案;当某个人或某段感情让你难受,就想逃离。这些“想”,归根结底,是我们想好好活下去,活得舒服些。
除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其他,都是我们如何活的选择。
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过一头无视生活设定的猪。它不甘做被阉割的肉猪,而是反抗着命运:饭后跳上房顶晒太阳,学汽车、拖拉机的声音,甚至跑去别的村寨找漂亮的母猪,活得特立独行。王小波在文末写道:“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如此无视生活的设置。”我又想起歌里唱的:“生命尽头,反正一场空。”既如此,为何不随心所欲,活得精彩一些?我们可以选择活着的方式:可以在病床上等死,也可以在轮椅上挣扎着活;可以安于生活的设定,也可以冲破围栏,拼出一番天地。史铁生和王小波笔下的“猪兄”当然不是同类,却带给我们相同的启示——人生在世,要活出生命的精彩。
我们见过太多人终其一生困在命运设下的牢笼里,任其摆布,没有反抗的余地。这样的人生多么无趣,又多么可怜。如果我们不去主动追求、执着些什么,被生活的桎梏束缚得步步退让,只是苟延残喘地活着,何尝不是另一种死?等到老去,坐在阳光下的藤椅上,我们该怀念的,或许正是那些年少时的冲动,那些曾经的撒野——那才是我们活过的证据,是无视生活设定的胜利。
回想起来,史铁生当初或许只是想活下去,并未刻意追求所谓的“精彩”或“感天动地”。但他那颗坚定与死神抗争的心,使他成为了“轮椅上的巨人”,塑造了铁一般刚强的生命。
我格外喜欢都江堰的水,也因此愿意一次次来到这里。都江堰的水自岷江源头而来,汇聚川西高原雪山融化的雪水与地下水。本是无生命的水,却孕育了无数生命。它碧绿、湍急、奔放,如同一块流动的玉,那股蓬勃的生命力一次次冲击着我的内心,让我深感这才是生命——甚至让我一个大活人都自惭形秽的强烈生命力。
所以,我们要活,要活出生命的精彩。要像都江堰的水一样奔放,像史铁生一样坚强,更要像王小波笔下的“猪兄”一样,特立独行。
(王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