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1日,莆田学院紫霄校区洋溢着蓬勃的育人气息。奥运冠军与“中国好人”相继走进校园,用跨越领域的人生故事,为青年学子编织起精神成长的双螺旋。
上午的分享会上,奥运历史上首位男女混合项目金牌得主、中国飞碟队副队长张山以亲身经历诠释奋斗真谛。这位从教师家庭中走出的体育传奇,6岁与篮球结缘,高三转战射击赛场,在父亲的鼓励下踏上挑战之路。她以“热爱、目标、坚持”为人生坐标,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创下200发全中的惊世纪录,更将几何原理融入射击训练,展现体育与文化的交融之美。
当被问及比赛心态时,这位“不老枪神”坦露心迹:“首次世锦赛时,我只当是体育嘉年华,轻松上阵反而打破世界纪录。”她特别强调,面对压力时的专注力比求胜心更重要,尤其是对日常训练中每个细节的打磨,从而汇聚成赛场上的从容绽放。
同日下午,红色驿站迎来另一位精神导师——香港理工大学社工硕士、“中国好人”荣誉获得者黄梅萍。这位扎根莆田的社工机构理事长,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流浪者送去热餐,为失独老人重建生活希望,为涉案青少年点亮人生灯塔。她带来的不仅是助人故事,更是对"用生命影响生命"理念的生动诠释。
“有时一个拥抱就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轨迹。”在互动环节,她展示手机里存着的数百张服务对象笑脸,讲述如何用专业力量托举弱势群体。当被问及坚持动力时,她指着胸前的雷锋徽章说道:“当年在街头看到瑟瑟发抖的流浪老人时,我就知道这份工作要做一辈子。”
黄梅萍女士与师生进行深入交流,耐心解答同学们关于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两场活动虽分属不同领域,却共同编织着责任与担当的精神图谱。体育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与街头巷尾的奉献情怀交相辉映,在青年心中激起双重共鸣。文化与传播学院杨祥贞同学感慨道:“从冠军身上学到永不言弃的韧劲,从社工前辈那里懂得服务社会的温度,这才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模样。”
据悉,此类“大思政课”已成为莆田学院的育人品牌。自2021年起,通过持续邀请各行业楷模进校园,构建起“体育铸魂、实践育人”的立体教育体系。
(本报记者 白振川 李敏妍 管理学院采编部 蒋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