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石化公司 - 吉化报

“土探针”秒测防火层

作者:本报记者  姜淼  李稳智    
2025-04-04     浏览(12)     (0)

施工人员正在用“土探针”检查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  姜淼/摄


“看好了啊,这一针下去就见分晓!”转型升级项目100万吨/年柴油吸附装置施工现场,中油一建公司质量管理负责人高亚飞正半蹲在3层平台上,手持一根简易的探针,快速检测钢结构防火涂层厚度。这个由废旧焊丝改造的小工具,成了保障施工质量的神器。

痛点变创新:废旧焊丝变身精准标尺

防火涂层是钢结构耐火的关键屏障,施工中需分层涂刷,钢结构立柱要求厚度为37毫米,柱间斜梁要求厚度为27毫米。传统检测依赖卡尺,需多次测量,效率低。

高亚飞观察到工人的操作难点后,灵机一动:何不做一个带刻度的探针?他联合老师傅,将废旧焊丝一头打磨尖锐,一头弯折成环便于携带,在探针上精准标注27毫米和37毫米两道刻度线。

现场实测:一“针”见效

记者跟随高亚飞来到钢结构防火涂层作业区,只见他将探针垂直插入未固化的涂层,底部抵住钢梁,涂层是否达标瞬间一目了然。“斜梁27毫米,到位!”“立柱37毫米,合格!”——不到5秒完成检测。

“以前测一次要半分钟,现在一插就行,还不怕数据看花眼!”现场正在刷防火涂料的工人师傅竖起大拇指,给高亚飞点赞。

“既要精度,也要效率。”高亚飞坦言,发明初衷是让质量管控更接地气。“探针成本几乎为零,但能杜绝厚度不足影响质量或超厚造成的材料浪费。”

记者手记

土办法与新思路的碰撞,让一根废旧焊丝得到重生,更使得现场质量管控既硬核又灵动。当高亚飞用手套擦拭土探针刻度时,记者忽然觉得——工匠的智慧,从来就藏在那些带着体温的金属光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