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交院报》

志愿者有话说

2025-03-30     浏览(22)     (0)

本文描述了王浩云等几位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践行雷锋精神,用行动传递温暖,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收获成长和经验,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将志愿服务融入专业学习中,为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王浩云:2025 年雷锋日,我带领航海学院风帆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走进社区,为老人理发时,一位奶奶紧握我的手感慨:“你们就像我的孙子一样贴心。”听完后,我感到十分自豪。“戎装义剪”是我们航海学院军士生的特色活动,我们团队年均服务校内军士生 800 余人次。今后我会将雷锋精神一直发扬光大,带到部队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邓志涵:从 2020 年到 2025 年,有一件事我始终在坚持,那就是志愿服务。我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从公轨学院青协的一名志愿者,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乡的志愿服务的“老熟人”,只要我有时间有精力,都会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是志愿服务的“守候者”,5 年来,我参与学校地铁、迎新、清洁等,在“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中累积时长已突破一千小时;我是志愿服务的“先行者”,我参与创建并加入“宜都市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吸纳家乡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在大型赛会、暖冬行动、关爱弱势群体等领域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代瀚文:一直以来,我都渴望能有机会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增长见识,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湖北省博物馆招募志愿者,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幸运的是,我成功入选,获得了在省博物馆担任志愿者的宝贵机会。在一天的工作中,我在导览台为观众提供参观路线建议,解答关于开闭馆时间、展览主题、展厅方向等基础问题,根据观众的需求发放中英文版导览手册,协助外国游客使用翻译软件沟通,并简要介绍镇馆之宝,激发游客兴趣。我们一众志愿者利用短暂间歇时间补充体力,同时通过博物馆官方资料和展板说明进一步学习文物知识,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服务心得,为更高效地应对游客的个性需求做准备。一天的导览志愿者工作虽然短暂,却让我在实践中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作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未来我将继续通过志愿服务传播湖北文化,同时将这份责任意识融入专业学习中,为社会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邓煊:去年暑假的里甲口村之行,让我在磨砺与感动中收获了珍贵的成长。当孩子们第一次喊我“邓老师”时,我真切感受到了责任的分量———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不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对担当的深刻理解。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白天的课桌变成夜晚的床铺,蚊虫叮咬、作息颠倒成为常态,但孩子们清晨六点到校的期待、放学后围在身边的热情,让所有艰辛都化作动力。与留守儿童的相处,让我看到了他们纯真背后的孤独。他们早起是因长辈忙于农活,放学后缠着我们是渴望陪伴。我们用绘画课点燃他们的想象力,用游戏填补他们的孤单,而他们的笑容与依赖,也治愈了我们的疲惫。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心与心的双向奔赴。孩子们教会我纯粹的快乐与对生活的热爱,而我也在他们的眼中找到了青春的意义———用行动传递温暖,让每一份善意都成为点亮他人世界的星光。这段时光,终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