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校报》

潜心研习 一击即中 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学子“中国汽车设计大赛”获佳绩

2011-05-31     浏览(297)     (0)

中国汽车设计大赛中,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本科生张鸿鹄荣获最佳外观设计奖,整个专业通过比赛在国际同行圈子里“试试水”,并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在有限时间内做最好的交通设计,将美院正统、专业的设计传统一直延续下去,为中国自主设计汽车贡献力量。专业师生还参加了上海国际汽车设计会议。

4月17日,“2011年中国汽车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在上海汽车博物馆揭晓,由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指导教师汪镇宇领军的本科学生团队,首次集体参赛即获佳绩(具体获奖情况参见校园网),其中本科生张鸿鹄荣获单项奖中分量最重的“最佳外观设计奖”。
谈到参加此次比赛,闯入决赛的巩海宁同学坦言,“头一次参加如此高水平的大赛,心里不犯怵是假的。但确实很期待,因为很想和国际上的同专业同学交交手”。不只是巩海宁,整个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也想通过此次大赛在国际同行圈子里“试试水”,比赛结果证明,他们成功了。
“虽然紧张,但是一直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巩海宁告诉记者,在作品准备过程中,设计方案不断进行着调整。“我们彼此相互交流,团队合作很好,汪镇宇老师在保持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对设计外观提出宝贵的意见,做多次微调,让作品更加完美。一份好的交通设计作品需要‘专业知识+行业接触’”入围大赛的选手曾小川回忆。
“坚持原则,让作品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可以有借鉴,但是不要成为别人设计车型的影子”,荣膺“最佳外观设计奖”的张鸿鹄谈及其获奖作品“标致”时如是说道。
颁奖典礼后,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师生出席了此次上海国际汽车设计会议,会议云集奔驰首席设计师 Steffen Kohl,宝马前设计总监Chris Bangle等著名汽车设计师。“在比赛中欣赏到许多优秀作品,和专家、设计师、学生的交流更是加深了我们对国内汽车设计行业的认识,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要所有设计师的努力”,谈及交通工具设计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张鸿鹄、巩海宁、曾小川都充满信心。
“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好的交通设计”,这是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即将毕业的他们说,会一直从事交通工具设计工作,积累行业经验,从学设计到真正做设计,将美院正统、专业的设计传统一直延续下去,为中国自主设计汽车贡献力量。

 

宣传部 吴琼 大学生记者站 王馨苹/文
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图

汪镇宇教授点评指导交通工具2、3、4年级全体学生阶段设计作品

张鸿鹄荣获单项奖中分量最重的“最佳外观设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