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邵阳学院 - 《邵阳学院报》

文学院第四届“诗雅杯”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散文类一等奖

他乡敬故魂

作者:●文学院  王依晴    
2025-03-20     浏览(25)     (0)

作者回忆了故乡母亲的苦难一生,他在葬礼后回到故乡,感受到了故乡的厚重和母亲的温暖。母亲的离去让他明白故乡的重要性,他将继续带着母亲的爱离开故土。

故乡二字,伏案写下,撇的一画,淡墨晕开。

落影的沙,散成浮堆。思也不断,萦故乡土。

——题记

她这一生,算是“渡”完了。故土的人走在乡土地上,带着她入了泥地。

灯熄的那一刻,谁都不能知道,心脏跳动,为谁落寞。夜深人静时,有种悲凉,道不清说不明,渡了一宿。

大家还是很平常的样子,因为日子不允许,也推着他,淡然处事。

妈妈,有时只是一个称呼,然而等到失去时,才发现,这个称呼只能是称呼时,是那么的痛心疾首。

都说,母亲是这世界最伟大的职业,她们也曾热爱淡水煎茶,热爱谈天说地,有了家庭后,她不再自由,一日三餐,一针一线,直至白发。

他想她真的平凡又伟大,是真正经历过岁月的痛的,幼时脚受伤,硬生生顶着一高一低的脚,孕育了三儿两女,无法想象发紫发青的脚踩过了多少沙砾,柔和的笑背后是坚毅是痛苦,她把一盘散沙聚拢,让故乡有了归处。

23 年 1 月 6 日,原本很普通的一天,却因为一通电话,断了弦。从 11 点半左右起,这人世间,他的故乡没有了母亲,他再没有妈妈可以喊了……

眼神纯澈的老小孩,在离开这世间繁华的那一刻,流泪了吗?他不知,他只知道,她的一生,真的很苦。苦到他觉得,山倒了,也还有她在……人间烂漫,她再也不能,操无数空心了。冬天划下句号,她在故乡留下了魂与白骨,剩一个念想,渡人,渡心,渡不下自己……

泛旧的纸张上,她的芳名伴黄沙飞扬,他慢慢脱离孤寂,沉于忙碌。葬礼的最后一天,半百的他哭了,黑发隐于白发中,飘飘渺渺的故乡下起了雨。他蹲在地上,使劲地往小盆里烧纸钱,眼圈红晕。

“妈妈,红薯好了不,我干活回来了”那是一个夏末秋初的傍晚,夕阳如同熔金般倾泻在稻田上,将一片片金黄的稻穗染得熠熠生辉。村头的老槐树下,蝉鸣声此起彼伏,似乎在为这宁静的乡村生活伴奏。

他穿着一件旧旧大大的短袖衫,裤腿卷到膝盖以上,露出沾满泥土的双脚。一进门就放下农具,走到水缸前,用葫芦瓢舀起一瓢清水,咕咚咕咚地喝了个痛快,家的水都是甜的。望向农舍,她正忙着在土灶前准备晚餐。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衣裳,头发别在脑后,额头上挂着几滴晶莹的汗珠。熟练地往灶膛里添着柴火,火光映照在她那略显沧桑却依然温柔的脸庞上,一眼便能看到拐弯的脚。

灶台上,一锅清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散发出淡淡的米香。旁边,一盘自家种的青菜和一碟咸菜整齐地摆放着,简单却透着家的味道。“是粥耶”,他憨憨地笑了。

用饭过后,她又回到了住处,在天未黑蒙时继续开始她的捞兜(捕鱼用具),一针一线,是苦难岁月的补贴,老眼昏花际仍记惦着。而他乘着天光完成着仅有的作业,苦中作乐,故乡萦绕着简单的笑。

他常会在被风雨吹打的老房前伫立,背着包眼神坚定地走出了故土,多年后,他走了回来,他常告诉他的子女,不要忘本,或许她就是他的根。“回首清晖来时路,古月依旧照今人”,黄昏里,故乡里,泥土厚重而真挚……

记忆远去,故乡留下了她的魂。诗变成了远方,花开在了心里。梦破了,杯中酒仍是一壶老酒,曾忆的,还在原处,不来不去。他始终知道,故乡有她才是故乡,他将带着她的爱离开故土,虔诚真挚。

此去不忘来时路,那是他的故乡,有她的故土。

他乡敬故人,旅归客,情载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