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孕育未来的摇篮,在北华,每个梦想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以“聚吉”凝聚文化认同,以“筑梦”点燃创新热情,以“砺新程”践行青年担当。贯穿整个学期的校园文化盛宴,不仅能够展现当代北华青年的精神风貌,更能勾勒出教育创新的北华答卷。
3月起,北华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校园文化活动将陆续展开。这场以“先生向北青春聚吉”为主题的活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引领全校团员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定志向,努力成长为新时代优秀青年。
活动要求,要推进思想政治引领,铸牢理想信念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开展主题团日、团课等实践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认真研习《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论党的青年工作》等党的科学理论著作,扎实推进“五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青马铸魂”工程、“学习筑梦”行动、“北华青年说”等思想政治引领类活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校内外教育基地建设,丰富教育载体,优化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切实做好五四评优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各学院团委以团支部为基本单元,以团课为基本载体,持续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主题教育,确保党的理念方针在基层落地生根、落实落细。
活动要求,要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基于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实践育人平台。深度开展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的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扎实推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向纵深发展、扩大覆盖范围,积极投身“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团员青年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北华大学红十字会,开展医疗知识普及、关爱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借助星火志愿服务团,开展环保宣传、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打造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同时,发挥美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开设各类美育课程与讲座,提升团员青年的审美能力。举办“校园美育节”,鼓励团员青年参与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创作与展示活动,并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活动组织。将美育融入志愿服务,帮助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激发创新活力,在强国建设和学校发展大局中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要求,要激发校园文化活力,塑造品牌活动典范。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围绕大学文化建设,整合校内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北华特色、优秀文化思想、健康清新高雅,可以赓续传承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进一步打造大学生艺术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积极举办体育类竞赛,常态化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积极组织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加强省赛、国赛阶段的培训指导,培育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重要育人作用,做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拓宽就业精准帮扶措施。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要求,要深化团学组织改革,传递学生青春能量。进一步提高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的实效性,组织团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团内指导文件,紧密围绕团校肩负的政治责任与育人使命,致力于办好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的特色学校,打造具有鲜明政治特色的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团干部业务能力提升的系统培训。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学好、用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运用好“智慧团建”系统,保持毕业学生团员组织关系“学社衔接”率。组织好“推优”和团费收缴工作。深入推进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学生会协同服务学生核心成长需求的水平。规范召开学代会和研代会,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规范学生社团管理,扩大大学生艺术团影响力,实现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广泛宣传优秀青年学子和团组织在建设美丽校园、培育时代新人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弘扬“向榜样看齐”的校园主旋律,大力营造青春、阳光、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构建校园文化融入“思政大课堂”新格局奠定基础、筑牢灵魂。
活动强调,各学院团委要提高重视程度,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优势和成长特点,科学严谨地制定本学院春季学期校园文化活动方案,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学校“12345”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校园文化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活动强调,各学院团委要深入思考并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与育人内涵,拓宽思路,积极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强健体魄、增进情感认同的、具有北华特色的活动平台与展示空间,切实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有效激发并深化学生对学校的深厚情感。
活动强调,各学院团委要深化团属新媒体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团属新媒体渠道的传播优势,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展示校园文化活动在推进大学生自信自强、引领精神文明风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健康的网络空间和校园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