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你们国家的文化大使或者院线经理,如何向你们国家的人推介电影《哪吒2》(特别注意用你们国家的人能理解的话语解释这部影片和人物形象,如不同国家的神话故事,不同国家的英雄形象等角度)?本学期,在面向留学生开设的汉语课上,于涛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以下为优秀学生作品选登。
从艺术视角引发共鸣
如果我是日本的文化大使或院线经理,我会以日本观众熟悉的角度来推荐《哪吒2》这部电影。首先,我会强调这部电影是对中国经典神话的现代诠释,同时也承袭了中国动画的优秀传统。饺子导演的灵感来源——1979年的《哪吒闹海》,正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制作,而该制片厂在日本老一辈动画人当中享有盛誉。《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就曾于1978年访问上美影,与中国动画人深入交流,并表达了对中国动画的高度认可,甚至希望未来能与上美影合作。手冢对万籁鸣先生始终有很高的敬意,来华访问时特意拜见万籁鸣先生,拜见那天,两人合作绘制了一幅《孙悟空与阿童木》。画中,孙悟空与阿童木相拥,体现了中日动画引领者之间的惺惺相惜,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里可以看到。
在日本,我们也有许多类似的英雄故事。例如,日本最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桃太郎》,讲述了一对老夫妻在河中发现了一颗巨大的桃子,剖开后竟蹦出一个健康的男婴,便为其取名桃太郎。桃太郎在老夫妻的抚养下茁壮成长,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长大后,他得知海上的鬼怪经常袭击村庄、掠夺财物,便带着狗、猴子和雉鸟3位伙伴前往鬼岛讨伐妖怪,为民除害。桃太郎的故事与中国的哪吒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桃太郎从桃子中诞生,哪吒则是莲花化身,都是“非凡出生”的英雄形象。同时,两者都作为少年英雄,肩负着拯救家园或保护百姓的使命。如果要向日本观众介绍哪吒,就可以提到他像“充满反叛精神的桃太郎”,但更加具有个性和复杂性。他不仅与妖怪战斗,还在与自己的宿命抗争,这种深层的成长主题可能会更吸引日本成年观众的共鸣。
总体来说,我会以强调文化共通点、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为主,向日本观众推介《哪吒2》,让他们能够在观影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故事的深刻内涵。
石黑瑛梨奈(日本留学生)
向马达加斯加推介《哪吒2》
如果我是马达加斯加的文化大使,我将以符合我国传统和信仰的方式向我国人民介绍《哪吒2》。尽管影片取材于中国神话,但其中的一些价值观与马达加斯加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马达加斯加有口述故事的传统,其中一些与哪吒非常相似。哪吒讲述的是一个孩子拒绝被命运束缚的故事。这一主题与马达加斯加神话Ibonia(伊博尼亚)非常相似。伊博尼亚生来命运就已注定,他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注定要与Ialampelomanoro(伊拉姆佩内罗)结婚。和哪吒一样,伊博尼亚并没有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努力争取自己的决定。这种相似性可以吸引马达加斯加的观众观看《哪吒2》。
如何宣传影片?在介绍《哪吒2》时,我们可以将哪吒的旅程与马达加斯加神话中的人物(如伊博尼亚)进行比较。马达加斯加观众也会对中国和马达加斯加文化中都存在的轮回概念和精神斗争产生共鸣。我们可以用“fahafahana”(摆脱命运)和“herim-po”(勇气和韧性)等马达加斯加语概念来解释哪吒的旅程。此外,马达加斯加语或法语配音或字幕版本的影片也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马达加斯加高度重视文化和传统。《哪吒2》融合了动作、神话和人生道理,马达加斯加人可以从中得到启发,通过强调文化的相似性,并用当地语言传播《哪吒2》。
李玉(马达加斯加留学生)
魔改哪吒,续写《哪吒3》的传奇
哪吒的故事来自有名的《封神演义》,里面讲述了阐教和截教之间的各种勾心斗角。阐教教义强调顺天而行,阐述天道,将万物分三六九等,依才教化,非常看重门下弟子的出身,且“正邪分明”,这也是在《哪吒2》中,太乙真人不敢让哪吒暴露身份的原因。
在《哪吒2》中,我们自始至终也只是看到了阐教之间的内斗,而封神大战还未开始,说明《哪吒2》在封神里的时间线里还早,这也引发我对《哪吒3》剧情的猜测:第一种是顺着《封神演义》的时间线往后写,让无量仙翁下台,太乙真人正式成为十二上仙的一员,与姜子牙联动,还可以引入几位截教人物,从而开启阐解大战。
第二种也是我更希望出现的后续是,既然在《哪吒2》中出现了孙悟空的定海神针,那么《哪吒3》可以和孙悟空联动,但平淡互动会导致时间线混乱,可以引用近几年漫威最流行的平行宇宙设定来进行联动,或者用孙悟空的前身“袁洪”来进行客串,将孙悟空的叛逆精神与哪吒的“魔童”内核结合,一同反抗命运的各种不公,同时也将两个现象级的国民IP相结合。
电影里的哪吒与原著的哪吒故事已然不同,原著中哪吒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势如水火,哪吒因弑龙、射杀石矶门人等行为引发灭门之祸,李靖始终视其为“孽障”,甚至在哪吒自刎后拒绝为其建庙,父子之间的关系充满了仇恨与冷漠。而电影中的李靖则完全相反,成为了哪吒的关键支持者,这种“接纳式教育”与原著中强调的“天命”与“因果”的宿命论完全相反,那么我想在《哪吒3》中可以魔改许多在原著中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桥段,例如改变苏妲己与帝辛的形象,形成自己独有的新形象,苏妲己也不会被九尾妖狐杀害,从而成为妖言惑众的坏女人,而帝辛不是那个“烽火戏诸侯”的昏庸暴君,甚至可以把帝辛“暴君纣王”的形象怪罪于阐教,从而让哪吒等顺理成章“替天行道”,洗清阐教里那些道貌岸然的角色。
至于魔改之后的结局可以做一个开放式结局,给大家留下想象的空间。
罗智强(匈牙利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