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水产学院领导班子、班主任和辅导员继续凝心聚力开展家访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高翔,班主任杜健龙和我决定去小鱼同学家里看看。
牧马平原千里远,稻香村落几家斜。导航显示即将到达目的地,我们拿上慰问品走进村间的胡同,忽然远远看见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朝我们招手。“老师!”清脆的呼唤从胡同那头传来。小鱼的家人们热情地拉我们进屋,堂屋里的火炉子噼啪作响,仿佛瞬间驱散了外面的寒气。小鱼的母亲拘谨地搓着开裂的手掌说:“老师们千里迢迢过来看我们,真是太感谢了!”小鱼的爷爷裤脚还沾着泥点,或许是刚干完农活儿赶回来,憨厚地笑着给我们倒热水。弟弟妹妹看起来有点儿内向,但是真诚可爱懂礼貌。
小鱼大伯听说我们来家访也闻声赶来,大伯说:“小鱼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得到年底才能回家,小鱼从小就勤奋懂事,学习上从来不用我们操心,生活上也很独立。”我向小鱼家人介绍了她在校的优秀表现,从学业,到生活,再到全面发展,大家听了之后脸上更添了几分喜悦和自豪。
“水产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小鱼在一流学科深耕,未来是大有可为的!”高翔副书记介绍了水产学科的就业发展前景。说起来,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考入海大的小鱼刚入学时很不自信,总是担心跟不上学业节奏。在学院“希望之星”评选交流会上,她聆听了学长学姐的事迹深受启发和鼓舞,于是课上听不懂就课下加倍学,加入 SRDP 项目、开展志愿服务……一年以来,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都名列前茅,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二等奖学金。
杜健龙老师说:“小鱼作为学院学生会和蒲公英志愿者协会的学生干部,举办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小鱼略显羞涩地说道:“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知道农村孩子渴望什么,所以我热爱支教、喜欢举办分享活动,希望能助力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也想给身边学弟学妹树立榜样,像星星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堂屋,小鱼的瞳孔里也闪着光亮,映射出一个小城女孩的懂事、也彰显着一个青年学子的担当。
临别时暮色渐沉,小鱼和家人们执意送我们到村口。车灯划破夜色,我们的心情五味杂陈,有心疼、有感动、有慰藉,更多的是热忱和责任——心里的热忱更浓了些许、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些许。
我想,当我们的脚步跨过泥泞的山路,叩开那扇大门时,成绩单上冰冷的数字便有了温度——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单一的小城女孩,而是照顾弟弟妹妹生活的姐姐、在写字桌巩固课程的学子、用奖学金孝顺祖父母的孙女……那些跋山涉水带回的风霜雨露,终将在象牙塔的土壤里,浇灌出更坚韧的教育根系。
(作者系水产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