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冤家路窄”,两个死对头就是走在马路上都互不理睬。事实上,只要心怀感恩,冤家也能路宽。
“六尺巷”的故事妇孺皆知,是冤家路宽一个较好的范例。说是在古时候,张吴两家是邻居,两家原先关系挺不错,只是因为吴家要扩大宅子,两家中间的小巷要被侵占,于是张家不愿意,两家便吵起来,还将官司打到县衙。张家因在朝廷里有位有名望的亲戚,就写信给他,要求他出面解决,没想到亲戚却送来回信一封: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一看回信,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吴家也深受感动,主动后退了三尺。“六尺巷”由此得名并保存至今。
张吴两家的矛盾由此化解,六尺巷的故事流传至今也告诉我们,冤家也能路宽。
对于邻里之间的友谊,外婆深有感触。每次我回老家,外婆总要与我念叨她与邻居的一些琐事。
大概四十年前,当时的农村很穷,家家都靠着仅有的几亩地过日子。外婆的性格十分要强,想尽可能多地开辟荒地,多收些粮食、蔬菜。那时屋后有块土坡,坡上被各户人家开辟成了菜地。外婆与邻居为了坡上的一块地争吵起来,两人都想要,争执不下,于是在地中间用栅栏隔开,成了一条“三八线”,并互相约定谁也不能越界。可譬如种瓜,瓜藤却不能按照预先约定的地界去攀爬,有时长到了一起,于是两人又起了争执。就因为这事,外婆与邻居家小摩擦不断,碰了面也很是尴尬,甚至过年时两家都互不拜访。
之后,有一年夏天,突然下暴雨,外婆家的地因为没有做好防涝准备而被淹了,一家人吃菜就指望着那半块地,这明显给外婆添难了。但不知咋地,邻居家将另外半块地让了出来,两家的关系在这时得到改善,外婆与邻居家从此心照不宣地共享那块地。
如今土坡早成了楼房,但两家的情谊却一直不减。因为困难时的救助,因为那份感恩,世上又多了一份长存的友谊。
我想,有很多矛盾的来源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只要我们心存善意,心存感激,矛盾终会被化解,生活也会越来越和谐。
高一(6)班:胡喆 指导教师:解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