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躬耕教坛数十载,书香墨韵伴平生。今年九十高龄的徐登林校长从三尺讲台到管理岗位,从一线数学教师到执掌校务,历任教务处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始终以教育者的赤诚之心深耕育人沃土。退休后的他依然葆有教育家的生命热忱,将读书、习字、弦歌、健身凝练成独特的人生韵律,在动静相宜中诠释着精神世界的丰盈与通达。在徐校长看来,书籍不仅是丈量世界的标尺,更是滋养生命的清泉。无论是履职期间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还是退休后坚持每日手不释卷,他始终践行“阅读是终身成长的密钥”这一信条。本期特别刊载的随笔中,徐校长以哲人般的思考、家长般的亲切、朴实无华的语言,从精神成长、智慧积淀、读书方法几个维度,揭示阅读如何让人突破认知边界,成就圆满的自己。诚邀读者跟随这位教育长者的精神足迹,在字里行间重拾开卷之乐,探寻自我超越的成长密码。
对个体而言,知识永远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财富,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因此,阅读是每个人一生成长、发展、前进的重要举措,必须引起高度关注。书读得越多,情感体验越丰富,思想越开阔,对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越能理解和接纳,也就不会在遭遇困境时迷失自我,这就是阅读带给人们的心灵安慰和智力开发的体现。阅读能给人以精神力量的成长,而这种内在的成长,更容易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这或许就是阅读“治愈”心灵的密码,也是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措施。
随着阅读的积累,我们的眼界自然会开阔,阅读层次也随之由量变到质变,聚沙成塔;个人成长也实现阶梯性的提升,最终化茧成蝶,涅槃重生。读书得有体会,得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积累和深度运用会推动创新,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大大提高生产力,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总之,全民养成读书好习惯,会大大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
阅读要不断尝试进行挑战性读书,从而突破认知局限。挑战性读书就是增加自己阅读的难度,以此扩展自己的认识半径,这就是阅读能够赋予我们成长的力量的原因。阅读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是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铸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离人世间的所有悲哀。读书可以使视野放远,精神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
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都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跃升至60.2%,这背后是亿万学子的阅读长征。既然阅读、知识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阅读习惯陪伴一生,在阅读中找到自我,丰富自我,成就自我,成为更加出色的“自己”。
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呢?不管读什么书,最好遵循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发表的见解:就是由薄到厚,然后再由厚到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开始一页一页地看,就是由薄到厚,然后,每看完一个段落或一本书之后,应该再加以概括总结成几个问题,也就是书中几个核心关键内容,抽出其本质,这样就由厚到薄,既能抓住内容的实质,又便于记忆。我认为前一个过程是感性认识,后一个过程才是理性认识。后一个认识更重要,因为这是书中的精华部分。当然后一个过程也包括看后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见解。只有具备了这两个过程,这本书才算你真正看懂。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读书的见解是:“我只是抓住了书的骨头,抛弃了书的皮毛”。这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对怎样读书都有独特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对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在读专业书时,笔者认为最好选两本或三本以上有同样内容的书,选其一本专业内容阐述深刻,而且表达又深入浅出的书作为教材或主要阅读的书,其他一本或两本作为参考书。为了便于理解书的内容,采取下面读书方法很重要。对教材或主要阅读的书每读完一段,然后再去看参考书类似相同部分的内容,这样读,可以弥补一本书阐述的不足,以便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因为每个作者并非对这一本书每个问题都能有深刻的见解,往往是对某些章节内容有深刻的见解,而对另一部分内容的阐述很一般。而另一本书作者则可能恰恰相反。我们读两本和三本内容相同的书,就可以取长补短。注意读法有区别,对教科书或你选的一本主要读的书,要详细阅读,认真研究,对内容相同的参考书,可以采取略看与详看相结合去读。对有不同的独特见解的阐述要详看,对其他的阐述则可略看。对大学生来说,到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是主要任务。但另一个任务是培养自学能力。而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掌握读书的方法。这样在毕业后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仍然可以获得知识。因此,在上学期间掌握读书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建议大学生每天在自习时间复习时,首先认真阅读教科书,再看课堂笔记,接着看参考书相同部分的内容。这时,经过认真思考,概括总结成几个问题,写在另一个笔记本上,指出重点和难点,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见解。这种读书方法表面上看费的时间长,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这种读书方法,供大学生参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般人要读书时,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何选书呢?我认为,我们应该选知识渊博的学者推荐的优秀的书、经典的书,这样将有限的时间用于优秀书籍的阅读上,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来指导,我们看书的序言介绍,有的放矢读我们需要的书。
总之,人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是阅读,因此养成读书习惯是人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希望社会形成一种都喜欢读书的良好氛围。
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人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社会上形成阅读的风气,短时间可能会看不出什么明显的效果,但时间长久肯定会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各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可以启迪心智,促进创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因此,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要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从上到下,从领导到群众都高度重视,人人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作者系原南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