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朱启海 郭宇恒)“通过开展工艺流程改造实现余热再利用,仅前2个月就节约天然气30余万立方米……”3月13日,东河采油气管理区哈六联合站(哈拉哈塘油气运维中心)经理兼党支部副书记刘正东对开年取得的节能成效十分满意。
东河采油气管理区所辖油藏涉及储气库先导性实验、碳酸盐岩注水注气等多种开发模式,天然气消耗量大。管理区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针对场站导热油炉耗气量高、含硫火炬耗气量大、注气受效井测试放空频繁等难点,对场站能耗设备、管理薄弱环节常态化开展分析,巧开“三剂良方”推进实施污染减排项目,深度挖掘节能降耗空间。截至目前,共节约天然气490余万立方米,降低碳排放2.45万吨。
开出能耗流程“优化方”。针对哈六联导热油炉耗气量居高不下的实际,管理区开展流程优化,在哈六联脱乙烷塔区新增“天然气-轻烃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并新增一套预换热器,不仅降低了压缩机出口天然气温度、保证系统运行平稳,又降低轻烃加热能耗及导热油系统负荷,同步降低天然气能耗及碳排量10%以上。
开出含硫火炬“升级方”。针对哈拉哈塘油田高含硫化氢,场站长期使用传统长明灯既消耗天然气又存在高风险的实际,管理区主动与相关部门及厂家开展技术交流,先后完成哈601、哈15转油站长明灯等离子改造,实现火炬远传温度实时监测、燃气精准调控,年节气3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1500余吨。
开出缺欠流程“改造方”。按照东河1CⅢ油藏储气库方案及生产动态要求,每年需对部分注气受效井开展产能试井、产出剖面测试等。因原有流程缺欠,测试过程中会造成天然气浪费。管理区坚持效益优先,对东河20、东河1-H14等注气受效井工艺流程进行改造,加装自购撬装加热炉、自动调节阀,实现测试期间天然气全部进系统回收,自2024年以来,共回收天然气300多万立方米,实现收益5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