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在滇西高原弥漫的晨雾中,22座桥梁、8条匝道在山谷间交错盘旋,编织起宾南高速浑水海枢纽立交三层立体交叉的巨型“中国结”。
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始置云南县。2100多年后,中铁二十五局建设者鏖战彩云之南故地,战天险、破难关,创造出云南高速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震撼:深谷里的“巨无霸”
2024年12月底,云南宾南高速公路浑水海枢纽立交至苴力立交段通车运营。
“三项全省第一!”站在云南祥云县城北侧两公里的山坡上,项目总工何坤俯瞰着眼前的枢纽立交。
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在云南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历史上,宾南高速公路浑水海枢纽立交创下该省高速公路枢纽立交建设的3项记录。
这座深谷里的“巨无霸”投资超10亿元。地下790根桩基如“定海神针”扎进岩层,地上632根墩柱像“巨笋”破土而出,空中1.23万米匝道拧成“麻花”。
浑水海枢纽立交所处的沟谷深切蜿蜒,大量的高墩施工、高空现浇作业和小半径钢箱梁顶推,使得施工组织变得异常复杂。这座涡轮式枢纽立交与滇中引水工程、祥云专用线铁路、新楚大高速和S220省道“五线交叉”,带来了严峻考验。
奇迹:100天完成6亿产值
“100天,6.19亿产值!”在云南省总工会组织的“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中,他们与众多企业同台竞技,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高峰期日均产值超600万元,项目团队创造出的生产奇迹,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同行的赞许。
2000名工人、70台吊车、6台旋挖钻机把深谷变成了昼夜不停的“斗兽场”。
“我们要学会算进度这本大账!”在项目经理文小顺看来,在关键工序上要保证足够大的资源投入,才能打赢进度这场正面攻坚战。
“服务就是战斗力!”文小顺在对讲机中的喊话传到了现场管理者的耳中。渣土车打滑堵成长龙,施工支援队3分钟清障开路;技术人员与劳务队伍“一对一”服务;坚持技术交底快、物料供应快、问题反馈快的“三快”服务原则……项目管理者深刻认识到,进度管理的精髓就是服务。
面对结构极其复杂的枢纽立交,项目通过BIM建模技术,将立交施工重难点工艺实现了模块化和可视化。同时,项目将高墩传统钢木翻模法改进为木模悬臂法施工,采用柱梁式和钢牛腿贝雷梁支架系统,用步履式顶推、500吨大型吊车接力安装方式,解决了高墩小曲线钢箱梁安装难题,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标杆:合格率100%的背后
“垂直度误差要是超过2厘米,我会带人炸掉。”在施工首个薄壁空心高墩时,曾当过测量队长的文小顺绑好安全带,爬上墩柱,小心翼翼地放下吊锤,进行测量。
“全站仪+线锤,双保险!”为了避免全站仪的仪器系统误差,测量队员采用仪器和线锤法同时控制,大大降低了墩柱垂直度误差。
浑水海枢纽立交相互交错,小半径曲线匝道数量较多。为了保证“中国结”曲线的美观和圆顺,项目要求测量队必须加密放点,尤其是碰到防撞墙施工时,每隔2米进行一次放样。浑水海枢纽立交在墩柱垂直度和线型控制的做法上,赢得了业主肯定,并被列为全线观摩对象。
试验员24小时轮流值班,振捣工集中培训上岗。项目部还在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墩柱竖直度、平面坐标、水平坐标等方面,制定严格的专项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在桩基和墩柱的各项检测中,混凝土强度合格率100%,钢筋保护层合格率达98%以上,在全线各标段排名第一。
创效:把物资当成钱来管
2021年夏秋之际,一场严峻的考验悄然来临。
市面上钢材价格猛涨,最高涨幅甚至在30%以上。一些临近的工地由于钢材涨价和缺货,出现“断粮”停工的情况。可是,宾南高速公路项目非但没有受到钢材供应的影响,反而实现了产值高峰。
原来,项目管理团队在钢材价格还处于低位时候,收集多方信息对钢材价格进行了精准研判,囤积钢材8000多吨。此举不但节约成本超过300万,而且在市场大宗原材料缺货的情况下,有力地支撑了项目施工建设。
“工程物资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到60%的成本,只有将物资当成钱来管,才能抓住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项目物资部部长李泳成说。
“供应商二次竞谈、节超分析、临建复用。”项目部通过这三把“利器”,有效节约成本1450万元。通过杜绝浪费措施,项目混凝土和砂石料的总体结余度达到3%。
“干好现场保市场”,项目赢得了市场现场双丰收,不但在单个实现“滚动开发”9.9亿元,并且通过以干促揽最终实现姚南高速项目开发业绩。
蜿蜒陡峭的茶马古道与平坦宽阔的现代化道路遥相呼应。中铁二十五局建设者们用双手编织的“中国结”,不仅填平了山谷间的天堑,更放飞了云南市场腾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