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宜春学院 - 《宜春学院报》

侠气荡千秋

作者:23 中文 黎思莉 24 24中文 中文 温梦招 温梦招    
2025-02-28     浏览(32)     (0)

文章描述了侠客的剑气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从急诊室、讲台到雪域哨所,无处不在。侠义的锋芒在历史长河中淬炼入民族血脉,新时代的侠客行仍在继续。






  暮色从青铜剑脊上滑落,檐角挂着的铜铃轻颤,抖碎一地斑驳的斜阳。我又翻开了一本书,一个世界。在泛黄的书页间,我听见马蹄叩击青石的声响,听见快意恩仇的豪言壮语,这些飘散在历史褶皱里的跫音,是侠客们遗落的诗行。
  上元灯市,有侠者负剑行过朱雀桥,恍若是柳永词里走失的韵脚,又似孟子书中游走的浩然之气。寒山寺的钟声漫过枫桥,老僧正在念经打坐。武库尘封的竹简深处,断剑残甲正与苔藓细语。水畔飘零的芦花,至今还沾着白衣剑客的体温。千年霜刃悬在华夏的屋檐,檐下众生仰首时,总能望见剑气在星汉间流转。烛火摇曳间,我恍然又看见太史公的朱批化作血色枫叶,飘落在江湖女侠的束发巾上。
  然而江湖夜雨浸润的岂止是桃李春风,那些深埋地底的侠骨,早已在春雷中长出漫山青松。且看襄阳城头的烽火如何浸透暮色——郭靖的铁衣是残阳熔铸的铠甲,每片甲叶都凝着大漠风沙。蒙古铁骑卷起的尘烟漫过女墙,他掌中降龙十八掌的罡风,竟吹成护城河畔的春柳,在血雨腥风里替百姓摇出一片晴翠。终南山的月色总在酒葫芦里晃荡,洪七公的打狗棒偏蘸着月光酿酒。他破旧的袖口灌满江湖风雨,讨饭钵中却盛着天地清明。桃花岛的潮水退去,黄药师的玉箫声便从礁石孔隙间渗出来。那些被奇门遁甲困住的海浪,原是写在沙滩上的 《碧海潮生曲》 残谱。他守着满岛落英研习星辰轨迹,直到某夜北斗七星坠入五行阵中,化作七盏守护襄阳的孔明灯。苍山雪线吞没最后一声梵唱时,一灯大师的袈裟正化作蝴蝶纷飞。檐角铜铃又响,我忽然懂得,原来每个中国人的掌纹里,都藏着一道未愈的剑伤。
  指尖拂过泛黄纸页,书到这里便看完了。我合上它,封底鎏金标题在晨曦中渐渐模糊,现代社会的影子却越来越清晰。每个时代的书页都相通,只需一阵穿堂风,便能吹醒蛰伏在纸浆深处的剑气。
  当暮色漫过玻璃窗台时,古剑的残影在霓虹中浮沉。急诊室的金属门开合如剑匣吞吐寒光,护士推着器械车掠过走廊,白大褂下摆翻涌着似华山论剑的云海。场地转换,粉笔灰落进春风,讲台上长出整片桃花岛。老师腕间褪色的红绳、正在讲解的三角函数、学生们沙沙作响的笔记纸,多像黄药师散落的桃花瓣,每片都载着奇门遁甲的密钥,在少年瞳孔里种下星辰。又到了极域边境,雪域哨所的铁栅栏上,霜花正临摹着古战场箭镞的纹路。戍边人的军靴印里,盛着阳关将士的残韵,深一脚是霍去病的马蹄声,浅一脚是界碑上未干的血书。大街小巷里,外卖骑手穿过暴雨的身影,分明是古龙笔下踏月留香的盗帅。流浪歌者用破吉他弹唱的乐曲,竟似古时广陵散的变调……原来侠客从不曾归隐,他们只是褪去夜行衣,把剑气藏进注射器、教鞭与钢枪,将江湖写成每个晨昏的史诗。
  夕阳从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流淌而下,将城市浇铸成一卷泛着金属光泽的竹简。我站在立交桥的阴影里,看车灯如流星划过天际——这是千年剑气未冷的余晖,在钢筋森林里续写着新的江湖列传。历史长河虽冲刷着青铜剑的锈迹,却将侠义的锋芒淬入民族的血脉。我听见青铜编钟在混凝土深处回响,那是文明基因里永不磨灭的韵律,是千载之下依然滚烫的赤子之心,在新时代的扉页上,落下力透纸背的朱批。我们不必在书页间寻觅失落的江湖,每个递向陌生人的伞檐,每双托起生命的手掌,每道丈量国土的足迹,都在续写这个民族最壮阔的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