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2 月 6 日 20 时 30 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与世长辞,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9岁。他的离去,如巨星陨落,令山河同悲。“身去心留名不朽,千秋万代仰高风”,他留下的精神与功绩将成为不朽的丰碑,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前行。
隐姓埋名三十载,深海铸盾写忠诚。黄旭华院士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新中国成立初期,外部核威慑与军事封锁虎视眈眈,核潜艇建设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之举。黄旭华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中。他告别了家人和朋友,扎根在核潜艇研制的第一线。1958年他开始参与并领导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工作,先后出任第一代核潜艇副总设计师、第二任总设计师,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期间,为保密研制核潜艇,他隐姓埋名,默默奋斗。在那个没有先进设备,遭遇外国封锁的年代,他和他的团队凭借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超凡毅力,用算盘和计算尺,一点点敲开了核潜艇技术的大门。1970年,他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3年,他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1988年,他参与并指挥了多项核潜艇极限深度下潜、水下全速航行、大深度发射鱼雷等深水试验任务,并亲自下潜到极限深度,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隐姓埋名的三十年,无私奉献的一生,黄旭华院士为国家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
“我此生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黄旭华院士的话语振聋发聩,回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耳畔。从青春岁月走向生命终结,他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即使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心系国家的核潜艇事业,关心着年轻一代科研人员的成长和发展。2013年黄旭华院士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当时的颁奖词写道:“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段颁奖词将一个矢志不渝,逐梦深海的国之脊梁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怀“赤心报国,无悔青春”之志,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基,黄旭华院士以年华为序,谱写出了一首强国赞歌。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广大青年要学习黄旭华院士的崇高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建设之中,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担当作为,主动投身到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本领,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奋斗姿态,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黄旭华院士用一生证明,科学家的最高荣耀不是勋章的光华,而是我们代代传承下去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复兴深沉的地基,也是新时代英雄的巍峨丰碑。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将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