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025年3月15日,第35届315晚会在中央广播电视台准时开播。此次晚会的主题为“共铸诚信提振消费”,聚焦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再次以犀利的目光和无畏的勇气,将一系列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业乱象公之于众,在社会上掀起了强烈的反响。
今年的年度诚信大考中,又有不少无良商家“挂科”。从垃圾中翻新的卫生巾和婴儿纸尿裤,到徒手制作且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的保水虾仁,家电维修行业的龙头啄木鸟家庭维修被揭露存在系统性欺诈消费者行为等,桩桩刺目,件件痛心。315晚会的曝光,如同一记记重锤,敲响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警钟,不仅让消费者看清了不良商家的丑恶嘴脸,而且也不难发现,商业文明面临着诚信危机。
诚信危机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永无止境。当道德让位于利益,诚信就成为了第一位牺牲品。部分企业与商家受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将商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抛诸脑后,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不择手段地降低成本,也终究导致商品质量一降再降,影响贻害无穷。
当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普遍出现,会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国际层面都出现广泛的影响。经济上,守信企业因成本高、利润低而难以生存,失信企业却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利,最终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市场秩序混乱。同时,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等失信行为直接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也会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失信行为会损害国家的国际声誉,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从长期来看,还会降低国际竞争力,干扰到国家的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
315晚会的曝光,是对不良商家的严厉警告,也是对监管部门的有力鞭策。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违规企业,要坚决依法惩处,绝不姑息。企业与商家也应深刻反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以诚信为本,尊重消费者权益,坚信消费者的口碑是最好的奖杯。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诚信才是商业文明的灵魂,我们不能止步于315晚会的曝光和谴责,不是一年一度的315,而是要让每一天都是315,每一天都应贯彻315的标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让诚信成为市场的基石,才能让消费环境更加安全健康。让我们携手共建诚信社会,为商业文明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