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新乡医学院 - 《新乡医学院报》

养静气

作者:□  侯建国    
2024-12-25     浏览(27)     (0)

文章讲述了静气的重要性,并指出平时考验静气的地方是养静气的重要节点,平时不养静气,临大事无静气。文章引用了掠燕湖边鉴水平云楼的一副楹联来形象地解释静气。养静气需要积极学习、思考、保持冷静,不要轻易被外物左右。

静气,指淡定、冷静、理智、沉着等品质。清人有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意思是,古今圣贤遇到重大事件都有静气。其实,不只是临大事才考验静气,平时同样考验静气。

称赞考验静气。一个不法商人私下吹嘘,在和某官员交往中,发现他有软肋,只要用些心,这个“硬骨头”肯定能啃下来。于是,精心组织了一个饭局,该官员是座上宾,参加饭局的人轮番吹捧他,给他戴高帽,拍他的马屁。众星捧月中,他飘飘然,不知不觉中被“围猎”,拍着不法商人肩膀说:“好兄弟,以后有事情尽管来找大哥。”培根说:“对于称赞加以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以虚誉钓人的事太多了。”称赞面前忘乎所以,没有静气。

拍砖考验静气。如何面对外人的批评和攻击,很考验一个人的静气。小饭馆就餐的宝妈,将宝宝独自放在凳子上,宝宝不小心跌落哇哇大哭,邻桌就餐的季羡林赶紧扶起。宝妈从洗手间出来,不分青红皂白,冲着季羡林破口大骂。季羡林一声不吭,回去接着吃饭。事后,一起吃饭的臧克家问:“明明被人误解,为何任由人家骂,不好好把事情说清楚?”季羡林笑着说:“跟一个开口就骂的人讲理,只会带来无休止的纠缠,这岂不是给自己找不开心?”季羡林,国学大师,真有静气!但是现实中看到更多的是,对误解、批评、侮辱、攻击等暴跳如雷,恶语相加,没有静气。

功利考验静气。2008年,某市引资招商,引来自称知名企业的“某国现代建设集团”。最后证实,这个所谓知名企业,是地地道道的冒牌货, 是“李鬼”,耗费该市巨资后,留下多个烂尾项目。如果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考量,怎么会企业名称不核实就开展合作?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香甜,干渴的人喝什么都可口,他们感受的不是正常滋味,原因是饥渴;人心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功利心切会利令智昏。急功近利,没有静气。

成绩考验静气。三国时期,许攸为曹操设下一计,偷袭袁绍军队的屯粮之所,曹操因此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因自恃其功,屡屡口出狂言,轻慢曹操,常常不分场合地称呼曹操的乳名。许攸的结局是触怒曹操被杀。小有成绩就觉得了不起,骄傲自满,没有静气。主见考验静气。《三毛从军记》里有一个情节,一个人点着三毛的左脸说了一番话,他说:“有道理。”另一个人点着他的右脸说一番相反的话,他还说:“有道理。”三毛是个孩子,没有主见很正常,但不乏成年人也是这样。有个单位领导,私下听到某人的建议,感觉很有道理,随即改变了领导班子的集体决定,最后因此受到处分。对别人的意见、建议、劝说,不深入分析,随意吸收,轻易改变主张,这样的人无主见,没有静气。

静气,是人信念、知识、见识、经验等的凝练,养静气需要积极历练、努力学习、认真思索。平时考验静气的地方,是养静气的重要节点,要三思而后行。平时养静气,临大事方能有静气。平时不养静气,临大事何来静气?中央党校掠燕湖边鉴水平云楼有一副楹联,上联是“鉴形鉴心性当鉴水”,意思是,湖水清静如镜,能照形象,也能照心灵,人的品性应当像湖水一样清静如镜。下联是“平恼平欲志尚平云”。请注意,是志尚平云,不是志尚青云,平云是遍布的云。下联的意思是,湖水清静如镜,能平息烦恼和私欲,使人凝神聚气,坚守志向,如同遍布天空的平云,看似平静,实则聚集能量,准备降甘霖润大地。养静气不是守株待兔,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