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德州学院 - 《德州学院报》

大学兼职,需“三思”而后行

作者:学生记者  管文昊    
2025-03-20     浏览(37)     (0)

本文讨论了大学生兼职的利弊。通过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合的兼职、保留学习和生活空间等策略,可以在保持学业的前提下取得实践经验,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同时,要树立风险意识,保护自身权益。

在大学校园之中,常能瞥见这样一群行色匆匆的身影:他们风风火火地辗转于教室、食堂与校外各处。校园铃声一旦响起,便如离弦之箭般朝着不同的方向奔去,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是浩浩荡荡 “兼职大军”里的一员。关于大学生兼职,外界看法不一,有人赞赏这是提前接触社会的有益尝试,有人则忧心会影响学业。实际上,兼职并非简单的对错判断,更像是一道需要精心权衡的复杂命题。

兼职的魅力,最直观的体现便是经济上的回报。从日常的奶茶消费、朋友聚餐费用,到购买下学期的教材,都能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实现。这种凭借自身努力获得报酬所带来的 “经济独立”感,远比伸手向父母要钱更为踏实。然而,比金钱更为宝贵的,是在兼职过程中积累的隐性收获。在奶茶店工作时,学会从顾客的神情与言语中洞察需求;担任家教期间,摸索出与学生及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发放传单时,逐渐克服内心的羞涩,练就 “厚脸皮”。这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社会生存技能”,如同零散的拼图,慢慢拼凑出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完整认知。

兼职还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职场曾抱有幻想。未曾涉足职场的人,脑海中的工作场景或许来自于光鲜亮丽的电视剧情节。但当亲身经历端盘子的劳累、加班的疲惫以及遭受批评的委屈后,才深刻领悟到成年人的生活充满艰辛。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冲击,反而让我们更加珍惜校园生活的纯粹美好,同时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提前储备了一份清醒与成熟。

当然,兼职也会付出“代价”。当兼职占据过多时间时,图书馆的座位不再常被光顾,社团活动的参与也被迫放弃,甚至连专业课作业都开始敷衍对待,“代价”便悄然显现。大学期间,时间是最为宝贵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当他人利用四年时光打磨专业技能、拓展兴趣爱好与社交圈子时,过度投入兼职的同学可能仅仅收获了有限的收入,却搁置了许多本应完成的成长计划。更为隐蔽的影响体现在精神状态方面,白天从事兼职体力透支,晚上又熬夜赶作业,长期处于紧绷状态,身心俱疲。现实中,不少同学因兼职熬夜,导致课堂上频繁打瞌睡,最终期末考试挂科,此时兼职赚取的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重修费用。

此外,兼职还存在社会经验 “错位”的风险。在快餐店从事重复的机械劳动,或是在快递站埋头分拣包裹,这类低门槛兼职虽然能锻炼吃苦耐劳的品质,但如果长期局限于此,很容易陷入 “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的误区。毕竟,大学的核心任务是为未来职业发 展 积 累 能量,而某些兼职经历相较于一份优异的成绩单或是亮眼的项目成果,对未来求职的助力可能十分有限。

归根结底,兼职本身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合理把控。对此,不妨为自己制定一些原则:作为大学生要坚守学业底线,优先选择能与专业相结合、有助于培养核心技能的工作,实现价值的叠加。要学会为生活留出空间,青春不应只有忙碌的工作与作业,和朋友一同看场电影、在操场享受晚风同样不可或缺。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 “风险意识”,签订合同前仔细斟酌,遇到欠薪或职场霸凌等情况时,勇敢地维护自身权益。让我们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兼职,以积极的行动平衡学业与实践,用智慧和勇气驾驭这一独特经历,在大学时光里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坚实成长轨迹,向着未来,自信且从容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