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塔里木油田融媒体中心 - 塔里木石油报

油气工艺研究院聚焦库车山前多措并举

算好“治水账”“争气”有新招

2025-03-17     浏览(21)     (0)

该文介绍了库车山前气田产水量超过每天1.5万立方米,迪那、克拉、博大气田储层水侵形势严峻的现状。油气工艺研究院组织多专业技术骨干,聚焦水工程、水质分析、防腐防垢领域,制定针对性降本方案,力争在非金属防垢、分质处理、调水工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库车山前气田控水、稳气、降本。

本报讯(通讯员陈广明 张钊)截至3月11日,库车山前气田产水量已超每天1.5万立方米,迪那、克拉、博大气田储层水侵形势严峻。针对这一现状,油气工艺研究院组织多专业技术骨干,聚焦水工程、水质分析、防腐防垢领域,细致梳理81项现场具体问题,分类汇总为3类16项攻关课题,扎实推进治水难题的解决,筑牢油气平稳生产的根基。

归纳分析现状,跨专业联动。在采出水处理过程中,采用高标准处理,虽会使运行成本上升,却能有效降低管道运行风险,显著减少注水井的酸化频次;而低标准处理虽能降低运行成本,却会在管道输送时引发结垢问题,不仅增加酸化频率,还会大幅缩短注水周期。面对这一复杂难题,技术团队提出创新思路,搭建跨专业平台来攻克水系统问题。工艺、防腐、给排水、经济等多个专业领域携手合作,深入实地开展细致调研与勘察,从成本控制和安全保障多方面综合考量,全面分析各类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力求找到最优解。通过制定更为合理的注水水质标准,确立统一的技术规范,最终实现采出水处理与酸化操作的低成本化、管输过程少量结垢以及安全输送的目标。

依托基础工艺,制定针对性降本方案。科研人员严格对标环保要求,精心制定合理的技术指标,并深入调研各个区块的实际情况,针对输水、注水方案展开精准的定制工作。平衡井口与站场首尾两端在药剂使用、能耗消耗等方面的开支,优化成本把控。在分时电价的政策下,科研人员对迪那至轮古7-9区块的输水情况展开深度剖析,充分挖掘现有工艺条件的潜力,利用迪那缓冲罐进行分时调量注水。经综合测算,这一创新的柔性注水方案每年能够节省电费124万元,全面挖掘成本控制潜力。同时,科研人员紧密结合当下检测结果,深入细致地分析高矿化度采出水三项细菌含量的影响因素,并据此对各采油气管理区的检测频次进行优化,每年可节省成本近百万元,既保障了水质安全,又提升了成本效益。

下一步,油气工艺研究院将持续跟进课题攻关进展,各技术团队充分发挥专业联合优势,力争在非金属防垢、分质处理、调水工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库车山前气田控水、稳气、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