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艺术学院 - 《云南艺术学院报》

电视电影学院学生联合创作纪录片
《秘境祁连山》《荒漠生机》在央视播出

2025-02-18    

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制作的两部大型自然类纪录片《秘境祁连山》和《荒漠生机》分别在CCTV-1综合频道和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播出。其中,《秘境祁连山》记录了雪豹、兔狲、斑头雁等罕见动物行为,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两部纪录片是学院在影视创作与教学实践领域的成功探索,也是其培养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影视人才的有力展现。


我校电影电视学院学生联合创作纪录片《秘境祁连山》《荒漠生机》分别于 1 月 8 日黄金时段 23:11 和 1 月13 日黄金时段 23:12 在 C C T V - 1 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同时在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全网首播。

《秘境祁连山》是由电影电视学院研究生黎思涵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山海之恋》改编而成,由黎思涵与职业摄影师鲍永清共同执导的大型自然类纪录片,该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摄制,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云南艺术学院纪录片创研中心和北京林业大学协助拍摄。该纪录片由黎思涵作为导演全程参与本片的制作与发行,宋杰教授作为专家顾问;同时,众多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参加了《秘境祁连山》的制作:2021 级民族影视语言方向研究生闫旭、2023 级纪录片方向研究生杨艺臻撰稿,2020 级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方向本科生段一、范逸作为摄影,2024级纪录片方向研究生寇依扬作为摄影助理,2021 级影视声音创作方向研究生林暄、赵爽录音,2021 级纪录片方向研究生冀秋雨剪辑,2023 级纪录片方向研究生苏航、罗絮为剪辑助理。另一部纪录片《荒漠生机》则由黎思涵作为导演独立执导并全程参与本片的制作与发行;除了参与 《秘境祁连山》制作的学生以外,2020 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李佳也作为摄影,参加了本纪录片的制作。

在《秘境祁连山》中,呈现出的影像都是极为罕见的,创多个首次:首次完整记录雪豹母亲教导幼崽并合作捕猎的过程;首次完整跟踪拍摄兔狲迁移搬家;首次在国内完整呈现斑头雁雏鸟跳崖;首次记录到超大群马鹿川西亚种(白臀鹿)集群过河及繁殖行为。全方位呈现了不为人知的罕见珍贵动物行为。《秘境祁连山》采用 4K 超高清设备拍摄、超高速摄影、长焦摄影、远红外摄像机、延时摄影、超广角探针式微距镜头、航拍等多种影像技术,捕捉动物行为的细节,展现生物链中的相爱相杀与自然界的生机盎然。通过镜头展现了中国自然保护的丰硕成果,唤起观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与思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图景。

《荒漠生机》的故事发生在广袤无垠、地貌独特的河西走廊,这里戈壁与荒漠交织,孕育了无数具有罕见野性魅力和独特生存行为的动植物。普氏野马“断尾家族”求偶打斗一波三折,为保护家族,它们不屈不挠 ;白刺、锁阳、蒙古斑芫菁与蚂蚁构成生物链的相爱相杀??从天空中的大鵟与高山兀鹫,到地面的跳鼠与野骆驼,河西走廊的漫漫风沙掩盖不住动听的生灵赞歌,这是人类与大自然合作谱写并共同吟唱的赞美之诗。

大型自然类纪录片《秘境祁连山》与《荒漠生机》的播出,是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在影视创作与教学实践领域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其紧密贴合地方及国家战略需求,将生态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创作与教学,致力于培育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影视人才的有力展现。这一实践深刻体现了云南艺术学院“党建 + 思政 + 艺术”的特色育人模式,为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文字:黎思涵 苏 航 图片:黎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