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团委书记高菲表示,这场“春天的盛会”不仅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窗口,更是凝聚发展共识的关键坐标。我们将深入学习两会精神,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育人、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作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的殷切嘱托,努力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一粒种子,将固定场域中的思政小课堂与开放场域中的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通过打造红色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构建红色体验课堂,强化情感认同;开设红色艺术课堂,润物无声;组建红色宣讲课堂,传播红色故事;共筑红色实践课堂,锤炼意志品质,构筑起“五位一体”的沂蒙精神传承和弘扬教育模式。我们将以此引领团员青年的成长新风尚,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团员青年在新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教务处处长吕慎金表示,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两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强调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与我校建“双高”、上博点的使命高度契合。教务处将以修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教育教学改革,打通教育链、产业链、行业链,不断增强高等教育适应性;加快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与教学资源建设;完善专业优化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规划处处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刁玉柱表示,国际化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更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这些系统部署充分展现了中国以全球视野、中国方案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战略决心,不仅回应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需求,更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智慧方案的担当。可以预见,通过高等教育对标世界一流、国际科技合作深化、人才交流体系优化以及制度性开放生态构建,中国将在全球创新版图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为人类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学技术处处长王梁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明确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创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我深刻体会到,这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调整科研布局,以有组织科研为突破口,强化基础研究,力争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通过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创新平台,打造原创性成果策源地,将论文写在破解国家重大需求的实践中。同时,也要彻底打破“实验室思维”,持续完善“企业出题、校企共答、市场阅卷”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打造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激活“转化链”,实现技术攻关与市场应用的“双向奔赴”,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两会精神为学校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顶天立地”的担当——既攀登学术高峰,又扎根产业大地,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田建表示,两会召开,世界瞩目,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无所畏惧,共谋发展,展示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自信!两会强调要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在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强化战略人才力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重要举措;怀进鹏部长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展望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优化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前景,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建设“区域一流省内一流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学院党委班子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加强理论武装,提升能力本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发展核心目标,改革创新、提升内涵、乘势而上,提升办学质量和师生获得感、成就感,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努力提升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沂蒙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早日实现学校“建双高”、上博点的目标努力奋斗!
物流学院院长李晓东表示,两会的胜利召开,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物流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为导向,聚焦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学科方向,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与重点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动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强化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围绕绿色物流、农村电商等领域开展研究,助力乡村振兴和低碳转型;创新“双创”教育模式,孵化学生团队参与学科竞赛,形成“以赛促学、以创赋能”的特色育人生态;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建成智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教学场景与行业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开发“物流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课程群,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维能力培养体系,深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城校融通,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临大力量!
沂水校区党委书记孙涛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学校建“双高”、上博点核心目标与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等工作任务高度契合。站在新起点上,沂水校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和 2025 年工作要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党对校区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继续锚定“党建领航聚合力,融合赋能促发展,持续推进校区事业发展走在前、开新局”工作目标,深入实施党建领航、教学强基、科研平台、立德树人、国际办学、师生福祉“六项工程”,全面提升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成效,为学校建设区域一流省内一流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贡献校区力量。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春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联组会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文化学院师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通过历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与落实两会精神紧密结合,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紧密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沂蒙精神,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法强表示,今年两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战略部署,为材料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深感使命在肩,须以两个着力点推动学院建设。聚焦战略需求,锻造科技硬实力。瞄准新能源存储、功能高分子、先进成型材料等前沿领域,重组科研团队布局,完善“概念验证-应用开发-工程转化”创新链条。重点建设先进材料表征平台,攻关高温合金材料、固态电池电解质等“卡脖子”技术,以有组织科研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创新生力军。对标地方新能源、高分子等产业集群需求,实施“项目制”教学模式,与龙头企业共建5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推行“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制,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行动纲领,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材料学科的时代担当。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斌表示,全国两会聚焦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协调,为鲁渝协作数字化平台的创新实践注入新活力。在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背景下,鲁渝协作借助数字化手段,构建起创新共赢协作新模式,令人倍受鼓舞。在鲁渝协作数字化平台上,“供应链+合伙人”场景创新模式打破地域壁垒。山东凭借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经验,通过数字化平台精准对接重庆本地特色产业,为合伙人提供高效参与产业协作的渠道。合伙人借助平台,深入了解产品上下游供应链,精准投资运营,拓宽产品市场,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了双方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势互补,“特产+文旅”场景更是独具魅力。两会强调区域协调发展,鲁渝协作数字化平台的这些应用场景创新实践,正是对两会精神的生动践行。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挖掘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为乡村振兴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在两会精神的指引下,鲁渝协作数字化平台将持续升级,开创更多协作发展的新局面,助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新高度。
数学与统计学院辅导员霍如雪表示,全国两会的召开不仅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盛事,更是引领青年群体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重要契机,作为一名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岗位,潜心业务,以红为底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以爱为底气,始终践行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所思所盼,及时回应学生成长成才之需;以实为基调,持续优化日常管理服务,夯实安全底线,提高工作效能,护航学生身心之安;以学为源头,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奋斗之姿,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南和不竭动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学生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为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校学生会轮值主席杨肇宸表示,阳春三月,重逢两会,民呼政应,共赴新程。全国两会盛大召开,这是一个汇集民智、反映民意、影响民生的重要政治舞台。这次两会,众多关于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议题被热烈讨论,从校园生活到就业发展,每一项都和我们息息相关。这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心和重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一员,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刻苦学习、锻造本领,担负起未来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重任,让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稳定,国家的未来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