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AI:在好奇与热爱中启程
孟思彤与AI的相遇,是一场向未来世界的勇敢奔赴,而她对AI的兴趣,源自于对未来科技的好奇与对未知的探索。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号角吹响,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各类智能设备的普及让她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前沿技术,更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强大工具。那一年,孟思彤正站在大学的起点,对未来充满期待,于是,一颗学习人工智能的种子在她心中悄然种下。
孟思彤怀揣着对人工智能的好奇与对科技的热爱,踏上了这条与AI紧密交织的求学之路,代码不仅仅是编写程序的工具,更承载着她的梦想与奋斗。课堂上,她总是坐在前排,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她的笔记本总是写得满满当当,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
大二分方向时她选择了人工智能方向深入学习AI原理,初接触人工智能课程时,书本上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模型算法让她感到头晕目眩。但孟思彤没有退缩,她从基础的编程语言开始,逐步攻克复杂的算法设计,超4万行的代码书写量见证了她的努力与坚持。
前三年,她的学分加权平均分高达92.78,43门科目满分绩点,连续三年成绩与综测稳居年级前三。这些数字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努力,从最初的迷茫和困惑,到后来的逐渐清晰和熟练,孟思彤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她。
课余时间,孟思彤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蓝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英语阅读写作比赛的赛场上,总能看到她的身影。目前,她累计斩获省级荣誉5项、校级荣誉10余项。她在竞赛的舞台,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在一次次挑战中,不断突破自我,夯实专业基础,为未来的逐梦之旅,积蓄着强大的能量。
实践AI:在不断尝试中寻找突破
秉承“怀天下 求真知”的校训,她利用空余时间,将专业所学投身实践。2022年暑假,孟思彤报名参加了“桑梓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河北源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借此机会,让她对人工智能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和逻辑有了初步了解。在了解到学院设有关于人工智能应用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后,她积极报名,和本专业同学、老师共同完成了社会实践项目“把代码写在祖国大地上”。她与团队同学走入田间地头,展开数据采集,只为获取最精准的数据测算模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技术创新。
在夯实前期人工智能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大三上学期的项目实训课程带给孟思彤第一次将AI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机会。受益于之前的社会实践经历,她对“人工智能+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次偶然的调研让她发现,在小麦种植领域,现有的计数机器识别精度不高,普适性较差,仍然依赖高成本、低效率的人工计数。这一现状让她意识到,AI技术或许可以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于是,她带领团队开启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穗目标识别”项目的研发之旅。她们选择了在目标识别领域表现优异的 YOLO系列模型,从模型的head、neck、backbone等部分着手改进。一次次查找优良模块,一次次进行消融实验,最终在相同数据集下实现了高精度且轻量级的小麦穗目标识别模型,实现了精度上升1%参数量下降70.07%的突破。孟思彤用科技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也为自己的成长赢得更多可能。
面对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紧缺的现状,孟思彤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向那些对AI感兴趣的青少年传授知识?于是,她开启了一场特别的旅程———将课本所学知识带出校园,向青少年讲授Python等人工智能常用的编程语言。在课堂上,她耐心地引导孩子们走进编程的世界,播下科技的种子。她相信,这些种子终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深研AI:在挑战中逐梦前行
随着对 AI领域的不断探索,每一次代码的运行、每一个模型的优化,都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获得保研资格的那一刻,孟思彤清楚地知道,这只是她逐梦 AI之旅的一个新起点。
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领域,做出有意义的成果。为了更好地准备推免面试,孟思彤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她重新梳理了大学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从数据结构到机器学习算法,从编程语言到深度学习框架,每一个知识点都被她反复咀嚼、消化。
南京、天津、沈阳、济南、北京……孟思彤踏上了紧锣密鼓的推免面试之旅。然而,在第一次面试中,孟思彤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面试结束后,她意识到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甚至还有很大的差距。她开始日夜兼程地复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面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孟思彤的故事,还在继续。在AI的世界里,她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不负时代的精彩篇章。她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她的每一次突破,都让人期待。她坚信,只要不忘初心、保持热爱、不懈努力,未来一定能在AI世界里创造出属于当代青年新的辉煌。在AI世界里逐梦奔跑的过程中,希望她能继续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无限可能,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做破局前行的有“智”青年。
(软件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