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周报》

打造人工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
我校稳步推进优质本科扩容

2025-03-17     浏览(2062)     (0)

华中科技大学将扩大本科招生规模至7305人,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动有组织科学研究与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学校还建立了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并新增战略新兴专业。

本报讯(通讯员胡涛 陈世英)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要求,华中科技大学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持续稳步推进优质本科扩容,2025 年本科招生规模拟扩大至7305人。

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主动谋划学科新布局。学校建立了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相继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强化多学科协同创新;持续推动专业结构升级,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密码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数字经济”“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战略新兴专业。2025 年,学校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国家急需战略领域的专业招生规模,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重点领域高素质人才,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打造 AI 赋能教育新生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学校制定了“2+N+X”AI 教育与赋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教育。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2门人工智能公共必修课程,建设N个“AI+”微专业,并将AI深度融入X个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环节,包括人工智能前沿讲座以及分层教学机制,分别为理工、医学、文科类学生开设的 ABC 三类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依托学校自主开发的高性能多模态大模型“Monkey”和人工智能超级计算平台ARTI,学校将进一步提升AI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打造具有华科大特色的AI赋能的教育新生态。通过专业图谱、课程图谱等对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构建系统化、可视化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智能化学习路径,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支持,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自主培养新体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强化一流科研育一流人才,加快推动有组织科学研究与有组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继续实施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启明·星计划”,持续优化升级启明班、特优生、科创团队和培养特区:一是基于“顶尖工科、强势医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完善本研贯通实验班(启明班)培养模式;二是创新本科特优生培养模式,从在校二、三年级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中,选拔具有明确学术志趣、强烈创新意识、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学生,全面落实“一对一”导师制,师生共同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三是营造多学科交叉育人生态,鼓励和支持本科生跨学科、跨年级组建学生科创团队,在导师指导下有组织地开展长线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推广“组建团队、项目驱动、本研协同、师生共创”的学生科创团队培养模式;四是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培养特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建设华中地区唯一的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育人基地,多路径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