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春蚕,如蜡炬,在乡野,在边城,三尺讲台,三寸粉笔,四季流转,润物无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护芽成树,助树成林。时光终将远去,唯师恩永在,青衿志远,勿忘师恩迢迢。
感念师恩,读懂他们的责任担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正所谓“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默默付出与辛勤耕耘。他们不辞辛劳,潜心育人,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这重大的历史使命。在乡野,音乐造梦师邓小岚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土地,将山村的孩子送上绚烂的舞台;在大山,“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四十余年,托举大山的女儿走得更远;在三尺讲台,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民教师深耕教育的土地,哪怕萤烛微光,亦护学生求知之路。“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读懂他们的责任担当,读懂他们的至诚报国之情。
感念师恩,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立教之本,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明灯。从“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于漪,到四十多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的支月英,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西安交通大学老教授,到仍然在全国各地发挥余热的“银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什么是赤诚爱国,什么是专一奉献,什么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榜样的力量影响着无数学子。广大教师崇德修身,严以律己,既丰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也为学生拓展更大的精神世界,他们应是社会尊重的楷模,世人效仿的榜样。
感念师恩,接过他们手中的薪火。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一位教师就是一股力量,他引导着全社会公民向上向善。“长大后,我便成了你”,一批批青年学生在老师的感召下走上三尺讲台,学着自己老师的样子教书育人。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远赴乡野边城,投身支教事业,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勇挑重担的新风貌。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自2011年启动,已派出十三批共151人赴陕西商南县、留坝县、凤县等国家级贫困县开展扶贫支教工作,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亦有无数青年学子在暑假期间组队前往贫困地区志愿开展支教活动,让无私奉献的星火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基层实践中燃燃不息。感念师恩,千万万青年当携手奋进共担使命,薪火相传恪守初心。
十几载求学之路,老师陪我们一同走过,朝阳不息,步履不停,年年如一。不知何时,风霜染白青丝,粉笔描皱眉眼,不知他们多少夜的辗转反侧,才绘出少年生生不息的春天。在此,向人民教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每一名人民教师风华才盛盈两袖,春风桃李满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