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二线后,闲暇之余,我开始思考往日不曾想的一些事儿。
俗话说:“牛人不走马路,超人不穿内裤。”虽然我并非牛人或超人,但自认为有“两把刷子”,眼里揉不得“沙子”,看到做得差劲的事,听到牛皮哄哄的话,总要出面,总是“管得宽”。
比如,看到分发报纸的年轻人未能及时分送,我便劈头盖脸地批评,让人下不了台。其实,这就是我的不对。只认为人家是“老六”,不知道自己也是“小可”,不能“人穷怪屋基,米少怪饭稀。”
人生并非全靠演技,而是各有追求。有人希望成才报国,有人希望光宗耀祖,有人希望富甲一方,但归根结底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闲居书斋,沉浸在“黄金屋”“颜如玉”中,回想日前经历的几件事。我顿悟:人不能用“放大镜”将自己看“大”,而要用“凹透镜”将自己看“小”。看“小”自己,大智内敛,克勤克俭;做“大”自己,小处着手,出新出彩。
有人说,骡子马架子大,值钱。但在人生长河中,做人架子大一点不值钱。
看“小”自己,就不能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自大自夸。三国时,蜀国参军马谡虽有些本事,但“刚愎自用,言过其实”。在街亭一战中,他不执行丞相诸葛亮的计谋,亦不听王平的苦苦相劝,最终痛失军事要塞街亭,被诸葛亮挥泪问斩,教训深刻,令人扼腕叹息!
看“小”自己,也不能搞“一阵风”,朝“小”夕改。朝朝暮暮,狗尾续貂不行。看“小”自己,“夹着尾巴做人”其实很难,需要面壁十年,苦练心法,保持定力,做到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诗人鲁藜在《泥土》中写道:“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是的,看“小”自己,当作“泥土”最为可贵。因为真正的“泥土”是厚重的、谦逊的、高贵的;看“小”自己,不是轻视自己,而是一种智慧、能力和修为。
朋友“钱隆”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年轻时做过企业老总,后企业改制,他又尝试过多种职业,像私人侦探、个体老板……后来考进了融媒体单位,把自己当作了“泥土”,业余时间重拾文学创作,既写散文、当“摄郎”(摄影创作),又“搞灯”(从事“梁山灯戏”创作),做得风生水起,很令人佩服。
“一滴水见太阳”,看“小”自己的同时,还要努力做“大”自己。一要腹中有诗书。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要在读书学习中摒弃“小肚鸡肠”,做“大先生”,像周恩来总理一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要脑里有方向。坚持“补钙”,向上向善向前,使自己脑中常有“指南针”,始终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三要脚下有乾坤。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大局。要放开、放手、放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做人做事敢担责、乐担难、勇担险。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诗云:“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看“小”自己,做“大”自己,才能放飞自我,永葆人生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