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广州市文化馆的那一刻,我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文化盲盒。回廊间,岭南特有的湿热空气裹挟着淡淡檀香向我扑来,瞬间,一种神秘又亲切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知道,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即将开启。
饮食文化展区是老广早茶生活的生动再现。青花瓷茶盏与竹编蒸笼相互映衬,满是生活气息。致美斋酱油瓶中,琥珀色的酱油沉淀着400年的岁月。凑近细嗅,咸鲜与麦芽甜香交织,仿佛能看到老师傅们翻拌黄豆与炒麦的身影。互动屏上虾饺晶莹剔透的褶皱、叉烧包裂开的“笑口”被逐帧解析,背后竟是“三捏九褶”的手艺口诀,阿婆穿梭续茶,粤语声声,“虾饺要趁热,叉烧包要流汁”,一时勾起了我去茶楼喝早茶的回忆,“一盅两件”里藏着老广的烟火日常。
武术展区内,全息投影展示的蔡李佛拳精彩绝伦,令人屏息凝神。拳手们招式凌厉,尽显“腰灵膊活飞砣劲”。1912年的拳谱虽然纸页泛黄,字迹却刚劲有力,刀刻斧凿,一笔一画皆是武者风骨,诉说着往昔。墙上的武术家训,既是武术技巧,也是广府人的处世智慧。这份拳法入选非遗,西关大屋前老者晨起练拳,传承的正是广府文化与精神。
中医展区弥漫着二十四味凉茶的苦涩清香。铜制碾药轮、青瓷火罐摆放整齐,正骨手法模型展示着“摸接端提”的正骨精髓。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纪录片里老医师正骨时的从容,就像广府人面对生活起伏的淡定。凉茶铺微缩场景中,红泥小炉煨着黑褐汤药,泛黄的账本记录着“祛湿”、“降火”等功效。玻璃柜里的一把紫铜药秤,秤星已经模糊不清,却仍能掂量出“药食同源”的千年智慧,广府人顺应自然的养生智慧。
工艺展区尽头,象牙微雕在射灯下散发柔和光晕。寸余牙片上,《荔枝叹》字迹清晰,连人物衣袂褶皱都分毫毕现。这是老师傅的遗作,如今牙雕改用猛犸象牙,这些作品见证着时代变迁,凝聚着工艺人的心血与传承决心。
离开时,暮色为骑楼街添上金边。我回望文化馆,心中满是感慨。广府文化不在博物馆的冰冷展品中,而是在生活各处。它是茶楼里的欢声笑语、凉茶铺的温暖灯光、老师傅手中的精湛技艺。它像珠江水系,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无声传承,我期待未来能继续探寻它的更多奥秘。
(23传播与策划2班 宋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