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新山青》

回眸往事话当年

———创建旅游专业的那些日子(二)

作者:退休工作处  沈永曦    
2025-01-01     浏览(19)     (0)

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北戴河为中央领导和老干部提供服务的工作经历,以及这段经历对作者和学生们的影响。作者感谢为他们提供创业平台的学院和领导,感念支持他们工作的业界同仁。

难忘北戴河

北戴河,北戴河……近二十年了,北戴河海边那朵朵浪花,依然翻腾在我的脑海……

那是2003年非典疫情基本结束时,学院领导把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北戴河接待办公室为休假避暑的领导和老干部提供餐饮服务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旅游系。一听说这个消息,老师和同学们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能有这样的机会,那是做梦也想不到啊。那是什么地方?是毛主席避暑和工作过的地方,是中央领导夏天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没想到,就此,我们旅游系师生与北戴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到2007年,我每年都带领学生去北戴河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第一年去北戴河是2003年6月,我和被挑选的四十个学生乘坐一辆大巴车,踏上了去北戴河的旅程。

一路上,鲁北平原的田野河流匆匆闪过,燕赵大地的多娇山川一幕幕映过眼帘。八个多小时的旅途,同学们竟忘记了疲劳,一路充盈着新奇和兴奋。要知道,学生们大都没出过远门,这一下子撂出去一千多里地,而且是要去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工作休息的地方,谁还能觉得累呢?就是我,一个年过五旬的人,甚至比学生们还兴奋还神往:因为这是去毛主席呆过的地方,是毛主席写 《浪淘沙 北戴河》感慨“换了人间”的地方!

到了北戴河,一进中直机关接待办的大门,警卫战士“歘”的一个敬礼,那个威严,那个英武,那个帅气,一下子把同学们“惊艳”了。这一个敬礼,是同学们来到北戴河接待办的第一印象,它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来到北戴河,大家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打扫了卫生,学习了规章制度特别是保密制度,由北京饭店选调来的老师对学生们进行了岗前培训,然后就分到了各个餐厅,开始了一日三餐的服务工作。

说实话,来北戴河前,同学们在家几乎没干过家务,可来这儿后,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擦桌子拖地、帮厨摘菜、刷盘子洗碗、端菜送饭……啥都得干。尽管很辛苦,有的同学甚至不到一个月鞋就磨破了底,但同学们还是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节奏,积极热情地投入到了服务工作中。因为,在同学们心中,他们来到北戴河,来到中央直属机关领导们的身边,自己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代表着勤劳朴实的山东人,代表着我们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代表着旅游系。服务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想起他们服务的对象除了中央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为中国革命事业、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巨大贡献的老革命时,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能为这些工作人员和革命老人服务,是自己一生莫大的幸运和荣耀。

刚来北戴河时,在大家心目中,为之服务的这些老革命老领导有着神一样的光环。尽管他们每一位老人都曾有令人崇敬的革命经历和显赫的职务,可服务中一接触,他们是那样朴实低调,那样平易近人,那样和蔼可亲。在就餐时是那样随和、节俭,从不浪费一点粮食。就餐完毕总要说声“谢谢”!有时,还问寒问暖,问是哪里人,拉几句家常。学生们对老人们由原来的敬畏,很快变得亲如家人,互相称起了“爷爷”“奶奶”、“闺女”“孩子”。

记得那是在311餐厅,有一位慈祥的老人,每次吃完饭总爱和学生们聊上几句,学生们也都爱围上去缠着老人家讲故事。后来听餐厅班长一介绍,“哇”!老人家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艺术家、外交家黄镇将军的夫人朱霖啊!老人家特别热情,有一次还邀请我和学生去了她的住处,给我们讲起了当年在太行山一二九师打鬼子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她原来名字不叫“朱霖”,是因为崇拜朱老总所以才起名叫“朱霖”的。联想起黄镇将军长征路上珍贵的画作,想起老人家与黄镇将军在驻外使节时期为外交战线作出的贡献,更凭添了对老人家由衷的崇敬。

还是在311餐厅,一次几个学生告诉我,他们服务的老人是贺敬之。我一听,那不是写《回延安》的著名诗人吗,《回延安》我们中学都学过啊!那不是写歌剧《白毛女》的剧作家吗,《白毛女》我们都看过啊!贺老,一位延安鲁艺走出来的人民作家!我们心中的偶像就在身边,机不可失!很快,我和几位同学相邀去拜见了贺老。贺老虽已年过八旬,但依然精神矍铄,神采飞扬。聊起《回延安》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聊起《白毛女》中喜儿那撕心裂肺的唱段“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以示我们都是贺老的崇拜者。贺老笑着说:“不提了,不提了,都是过去的事了!”后来,贺老热情地介绍我们认识了贺老的夫人柯岩,柯老还把她的新作 《CA俱乐部》赠送给了我们。其间,贺老高兴地与我们合影留念,说了许多鼓励的话。最后,贺老与我们一一握手送别。回到宿舍,大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回味着那幸运的时刻。

每年到暑期,接待办的接待任务比较重,开伙的餐厅也比较多。作为一个带队老师,我的任务就是配合各个餐厅,做好学生们的管理工作。为了便于了解学生生活工作的情况,我经常轮流到各个餐厅与学生和老师傅们一起干活、一起就餐、一起聊天。有一次在四餐厅,有的学生因被分去刷碗而有情绪,说“我们来北戴河可不是来刷碗的”。我就和她们一起刷碗,一边干活,一边耐心地引导,讲述“只有卑贱的思想,没有卑贱的工作”的道理。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很快转变了认识,圆满完成了分配的工作,受到了餐厅班长的表扬。至今与学生聊起此事,学生还不大好意思,“唉,那时太年轻”!

暑期里,北京医院在接待办值班的专家大夫们都在三餐厅就餐。有一次,我去三餐厅就餐,有幸遇到了北京医院第一任院长林钧才和老伴。二位老人,革命伴侣,相濡以沫,令人羡慕,令人崇敬。林老年近九十,身体依然硬朗,目光炯炯,脸泛红光,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乡音未改,一口文登腔。林老是我国著名医院管理专家,中央保健工作的杰出领导者。林老一听在餐厅服务的都是山东的学生,我是她们的带队老师,又都是老乡,高兴地对我们的学生大加赞扬。此后,每年去北戴河,我都特意去三餐厅就餐,拉着学生去与林老聊天。聊天中,才了解到林老有那么傲人的经历和过往:抗战中救治了大量伤病员,解放战争参加了解放济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援越抗法时跟随陈赓大将作为中国顾问团卫生顾问参加了奠边府战役,1973年被周总理亲自任命为北京医院院长。学生们入迷地听着林老的讲述,重新认识了林老这位耄耋老乡,学生们的服务和迎送问候更蕴含了深深的爱戴与敬仰,与老人家竟结成了忘年之交,纷纷拉着老人合影,林老更是把他的大作 《我当著名医院院长———医院管理与领导艺术》送给了我们留作纪念。

在311餐厅就餐的,还有耀邦夫人李昭。因耀邦曾长期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作为一名老团干,我自然与共青团的老领导有一种亲近感。经李昭的秘书同意,我晚饭后与几个为李昭服务的同学一起拜访了李老。李老是一位瘦小的老太太,话语不多,待人谦和。除年老眼睛有点怕光外,身体还挺结实。我给李老介绍,我们来自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我们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团校。我是一名老团干,毕业于中央团校。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共青团的作风就是耀邦书记提出的“朝气蓬勃,实事求是”,我们学院一直继承和发扬着共青团的好传统好作风。特别是我们旅游系,我们以“服务他人,升华自我”为系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特别突出“德才兼备”的育人标准,特别看重学生职业灵魂的培养和塑造。李老听了很高兴,夸赞地说:怨不得你们的学生服务的这么好呢,原来你们学校有着共青团的基因和传统啊!聊天中,我们也借机表达了一个老团干和青年团员对老书记的怀念之情。最后,我们请李老与我们合了影就告辞了。回到宿舍,我心里踏实了许多,总算了却了一个老团干的心愿。

北戴河是离北京最近的避暑圣地,北京的各大机关几乎都在北戴河建有疗养院。中央领导和中直机关的老干部每年都来北戴河休假避暑,我们旅游系的学生也就每年都定期来北戴河服务。尽管服务的对象几乎没有变化,还是那些老人,但每年来的学生却都换了新面孔。尽管每年新来的学生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来过的学生给她们做出了榜样,打下了基础,留下了传统,赓续了与老人们的感情。学生们热心、用心、细心服务的同时,抓紧机会还拜访了少奇夫人王光美、李立三夫人俄罗斯老太太李莎、李先念主席的夫人林佳媚、姚依林夫人洪寿子、原国家体委主任荣高棠、原毛主席警卫组组长沈同、原宁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朱德委员长的保健医生顾英奇等这些从延安的窑洞中走来、从太行山的枪林弹雨中走来、从淮海大战的硝烟中走来,用信仰与热血催生了新中国、让欢庆人民翻身的礼炮响彻云霄的革命老人,抓紧机会与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们合影留念,用相机留住这永生难忘的瞬间。更让同学们激动的,是每当暑期快结束时,中央首长都会亲切地与各个餐厅的同学分别合影,这成了同学们来北戴河最难忘的高光时刻,成了同学们特有的毕业证明。

在北戴河,还有一件事是学生们津津乐道和值得自豪的,那就是为中央首长调制鸡尾酒了。北戴河的宴会和待客都是用白酒、啤酒,各个餐厅也没人会调鸡尾酒。为了有机会能在北戴河展示一下学生们调制鸡尾酒的技能,我们在去北戴河时事先就带足了调制鸡尾酒的所有基酒、工具、配料等,准备一有机会,绝不错过,召之即来,一显身手。几经争取,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晚上,学生们穿上西服马甲和蝴蝶结,带上所有需要的物品,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首长家的院子里。当晚首长家里正在举行烧烤晚宴。学生们略显紧张地做着准备,首长和家人在说笑聊天。少倾,几位学生以麻利的动作、洒脱的姿态、专业的服务为首长和其家人们献上了“红粉佳人”、“蔚蓝海岸”等几款漂亮的鸡尾酒。首长和家人们边品尝边连声说“嗯,不错,不错!”并饶有兴致地询问、听取了学生关于鸡尾酒的介绍。当听工作人员介绍调酒的都是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时,首长勉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最后,同学们举杯给首长敬酒,合影留念。晚宴结束,学生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回到宿舍,眉飞色舞地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讲起了为首长调酒、为学校争光的情景。

在北戴河的那些日子,学生们与北京饭店特派的领班、与餐厅的老职工师傅、与其他省市来的服务生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收获了满满的友谊。学生们虚心向北京饭店来的领班请教服务的技能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帮厨当下手,热情的与外省市来的小姐妹沟通交流、帮忙互助。领班们夸学生好学上进;餐厅班长夸学生自觉、有头脑、不用领导操心;厨师夸学生勤快有眼神,常常把些好吃的留给学生们;外地来的小姑娘与我们的学生们也成了好姐妹。遇上哪个同学过生日,餐厅会为她做上一桌好菜,送上一个大蛋糕,餐厅的班长、北京饭店来的领班、厨师与同学们欢聚一堂,纷纷向过生日的同学祝贺,唱歌跳舞,好个热闹。

作为带队教师的我,也常常在大院里走走,拍拍美景,与大院里的人们聊聊天。几年的时间,与这里的许多处室领导、餐厅班长、北京饭店选调的领班、餐厅厨师、汽车司机、海军潜水员、警卫战士也都成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走在大院里,碰到警卫战士向我敬礼,弄得我还真不好意思。也不知哪来的缘分,有一次在311竟碰上了电影明星葛存壮和葛优父子,二位明星竟没有一点架子,十分随和的与大家聊天、合影。当与我合影时,尽管我再三谦让,葛老还是硬要让我居中拍照,令我至今难忘。

在北戴河,因服务工作的性质,只要进入暑期就没了休息日礼拜天。我们平时工作紧张,纪律严格,根本没有时间外出游逛看大海。但每年暑期一结束,工作任务一完成,学生们个个像出了笼的小鸟,梳妆打扮,开启了“紧张”愉快的放飞模式。

接待办大院不输苏州园林,鸟语花香,小桥流水,音乐喷泉,湖光粼粼。这景色岂能错过?你我争把倩影留;晚上结伴逛夜市,那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海边特有的海产品实在是诱惑人;爬联峰山看日出、游览毛主席登临处 ;游走老虎石观景,漫步海滩看瀚海潮涌、浪花飞溅;眺望大海,体验毛主席的诗句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逛北戴河的大街,就像到了俄罗斯,满大街的俄罗斯人特别是花枝招展的俄罗斯姑娘,连同商店的俄文广告俄文招幌,成了北戴河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让同学们最开心的,是接待办特意安排大巴带同学们游览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游览了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老龙头,在这流传诸多历史故事的旅游胜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满足了同学们来北戴河的一个美好心愿。当然,来北戴河同学们也有一个遗憾,那就是身在海边,竟没来得及洗海澡。要知道,来北戴河前大家可是都带好了游泳衣,准备劈波斩浪畅游大海的啊。但因上级有规定,为了安全和保证圆满完成暑期接待任务,接待办所有人员暑期一律不得下海游泳。遗憾就遗憾吧,同学们顾全大局,理解并严格遵守了不准下海的纪律。

从 2003年到 2007年的五个夏天,学生们在北戴河经受了锻炼,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有辛苦,更有感动。学生们的表现誉满整个接待办大院。从行政处领导到餐厅职工,从休假避暑的离休老人到北京饭店特派的领班,从汽车司机到警卫团战士,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人不夸我们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学生。临近分别,为了感谢同学们的辛勤付出和热情服务,这些老领导们有的把自己的画作送给学生留作纪念,有的给学生们写表扬信,黄璜还特意为我们题写了 “服务他人,升华自我”的系训,北戴河接待办行政处专门给学院发来了感谢信,赠送了“学以致用,育才有方”的锦旗,并将我院旅游系定为服务员唯一选用单位。

相见时难别亦难。暑期结束了,新的学习任务在等待着学生。满载着赞誉,满载着情谊,满载着美好的记忆,同学们踏上了返校的归程。

再见了,北戴河!让我们再看一眼接待办的大院,再看一眼大门前那英武威严的哨兵,再看一眼海边飞溅的浪花,再听一遍大海的涛声……

十几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回顾往事,在创办旅游专业的征途上,我尽力了,我收获了,我无怨无悔。我永远感念给我们提供创业平台的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感念支持我们工作的领导、业界同仁,感念与我一起艰苦创业的老师,感念为旅游系增光添彩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