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清晨,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德州作业区管道巡护人员逆风而行,细心查看管道上方附属设施及周围环境,确认地面标识是否完整、有无占压及第三方施工等情况,穿行在田间村舍,他们重点关注属地安全。
入冬以来,作业区结合《山东公司管道保护能力提升暨“冬季亮剑”工作方案》要求,统筹综合协调、突出专项整治、巩固保护成效、强化管控联动、坚持科技引领、健全规章制度,全面拧紧管道安全“总阀门”,为高效平稳运行筑牢防线。构建防线守“红线”面对绵延几百公里的输油气管道,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系统构建风险防控的条条“防线”。1月份,作业区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管道保护工作“怎么办、怎么干”作出部署,动员干部员工锚定“五零”目标,重拳出击,绷紧安全弦,形成管道反打高压态势,守护能源生命线。
作业区全面深化IMS系统应用,扎实推进“冬季亮剑”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坚持以管道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为主线,采用管道风险评价软件对冀宁线联络、安济线、港枣线等9条支干线在役管道进行管道风险评价,推进老旧管道治理、提升城区段管道本质安全、严防第三方施工损伤风险等工作,细化分解方案指标,梳理完善“冬季亮剑”专项行动的任务表、项目表和责任表,强化资源支撑保障,为全面完成专项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作业区始终将管道外部风险防范作为管道保护工作的“第一要务”,组织管道日查夜巡工作,加强对输油气管道重点区域、重要部位、重点时段、重要节点巡护排查;加强管道保护宣传,宣传重奖信息、管道安全的重要性,确保宣传到管道沿线周边每一户居民、每一位村干部、每一名机械手,筑牢守护管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数智赋能护管道在数字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的当下,数智技术迭代正重新定义管道保护的“战斗力”。在“冬季亮剑”期间,正值武城县“万亩农田灌溉工程”高峰期,仅当月就与冀宁线武城支线管道交叉22次。作业区管道专业人员落实“管道5米范围内人工开挖”和“有施工必监护”的要求,组长、技术员、段长全员出动,确保每个交叉点开挖均有专人监护;移动摄像头、断线报警器、警戒带、无人机等措施全面使用,做到全过程监管,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和管道安全。
“冬季亮剑”活动开展以来,德州作业区坚持“一种风险、N种措施”,坚持每周对第三方施工、打孔盗油等重点管段使用无人机日间巡护1次,夜间打孔盗油重点地段巡护1次;每周与沿线派出所开展一次联合宣传、联合巡护和联合排查;利用建构筑物排查系统,每月对管道周围2公里的闲置厂房、院落进行定期排查,严格执行入院排查,避免遗漏可疑痕迹。
同时,依据山东公司管道高后果区标准化管理要求,作业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现场调查方式完成所辖管道高后果区识别更新,并对每处高后果区编制“一区一案”,明确高后果区区段长巡线频次、地面标识设置标准、管道保护宣传及应急管理等管控措施。作业区充分利用移动式视频监控、夜视仪、断线报警器、光纤预警等技防措施,作为特殊敏感时段的临时加强措施;虚实结合,布设模拟视频监控震慑盗油分子,持续提升、拉紧管道安全底线,让每一寸地下管道都能被“看得见”、守得住。“红色引擎”促提升常态化、长效化筑牢管道安全防线,不仅需要技术硬实力的托底,还需要组织与人才软实力破局。作业区以党建引领为牵引力,以队伍建设为支撑力,通过制度融合与机制创新,形成“党建引领定方向、队伍建设强根基”的协同闭环,切实将红色势能转化为全员守护力的持久动能。
入冬以来,作业区所辖油气管道第三方施工数量持续增加,像开槽机作业、沟渠清淤、道路平整、电路改造等对管道存在潜在的风险危害,作业区以党建共建联建,扩维管道保护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重点任务中攻坚而上、向难而行。其间,作业区协同地方政府共同护航管道安全;积极开展党支部共建和专业联建活动,三个党支部共同探索管道建设和运营中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保障管道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作业区秉承“人人都是巡线员”理念,按照“分段管理、多层覆盖、统筹协调、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区段长工作任务,提示巡护重点,严格压实责任,强化管道保护队伍建设;对《巡线员应知应会手册》、应急汇报流程,以及“三必须,五不准”的熟练程度进行培训,并从工作目标、履职能力、日工作、周工作、月工作五个方面实现关注重点和工作量化,强化徒步陪巡机制,管道专业人员每月对巡护人员进行陪巡+培训,不定期进行抽检,督促巡护人员的巡护质量不断提升。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面对管道保护严峻形势,德州作业区坚决拉紧“五零”目标刚性约束,凭借“防得住”的主动作为,化解“看不见”的潜在风险,推动管道保护新质生产力、高效执行力“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