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曾于波澜岁月中热切感慨“我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箴言犹在耳畔,如亘古的长明灯于困顿的黑夜给我们以指引,至此,前行的重要性不喻自明。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古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至理至今仍深深镌刻于我心,穿透时光,穿越岁月,传达出直抵人心的力量。止步于原地,只会囿于自我麻木的窠臼,成为赫尔曼·黑塞笔下愚钝的“红鼻子小丑”,踏步于原地,仍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卖弄,最终落得人人尽嘲的结局。“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空有口号却不真正将向前付诸实践亦会如赤足踏寒水,唯有真正迈步向前,笃行不怠,方可越高山垭口,拥绝代风华。
行,是不向始终,不计结果,是怀抱一腔热血的奔赴,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的坚定与决绝,是拜伦所言,“我毅然向前,即使我踏足的这条小路的尽头写着此路不通。”犹不忘百年前无数文人的奋楫,以行驮起中国之新生,在那个缺少爱国激情的动荡年代,李大钊以笔为戈,于《青春》中落墨,“吾族青年所当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存在龈龈辩证白首中国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中国之再生。”他振臂高呼“虽千万人,吾往矣”,以行动谱诗,将自己的热切灌注中国之伟业中。而这,亦是无愧于时代与祖国的上上策。
“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旷野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深林可以种成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掘开泉的。”揆诸当下,时代之舟已驶向冲波逆折之处,航行于历史罅隙之中,我们更应将这份生力化作前行的动力,以踔厉奋发之姿助力中华复兴伟大蓝图之构建。君不见天才少年曹原专于石墨烯超导性能研究,于1.1度之间谱写笃行之歌。我们亦应向其看齐,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做惠特曼笔下“游遍每一个港口的水手,”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深深缠绕,步履不停,热切向前。
我们都是济慈笔下的莽撞行走客,是步履不息的行者,且怀有一腔坚定与决绝,无畏与孤勇,深信前行的终点是遍原的玫瑰。热望不息,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