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根基,学业竞赛双促进;志高行厚,善始善终见真章。2021级崇德书院教育技术班学生蒋涵始终饱含热情,走在充实与提高自己的道路上。在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诸多赛事中,蒋涵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和不懈的努力,屡获佳绩,将全国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收入囊中。在不久前结束的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信息技术组的激烈比拼中,蒋涵更是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优秀学子,汲取她的奋进力量。
勤奋铸就荣誉,赛场历练成长
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上,每一位师范生都怀揣着成为卓越教师的梦想奋力前行。而在师范生基本功竞赛的舞台上,蒋涵用努力与坚持书写了一段难忘的经历,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之路,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蒋涵的备赛之路,犹如一场精心筹备的远行。自院级竞赛中脱颖而出后,她便稳扎稳打,稳步前行。粉笔字与硬笔字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耐心地纠正每一个笔画,在书写上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口语表达方面,蒋涵坚持每次训练都录制视频,像攀登一座山,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盲目的练习是没有成效的。蒋涵积极听取老师的点评,总结经验,慢慢克服紧张与表达不流畅的问题,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生动。
在无生授课方面,蒋涵暑期更是留在学校钻研高中教材,过程充满了汗水与艰辛。起初,蒋涵一周才能备好一节课,但她并不气馁,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一点点地分析教材、设计教学环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找到了方法,两到三天就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备课。速度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质量。蒋涵深知信息技术课不能局限于枯燥的理论与操作演示,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她积极从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角度出发,对授课内容和方式大胆探索创新路径。在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时,她以常见的网络诈骗案例为切入点,如社交网络账号被盗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防范措施;在教授编程基础课程时,她结合生活中的智能设备控制场景,例如利用手机APP控制智能家居系统,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代码来模拟实现,使学生明白编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方式把生活中的实例巧妙融入教学,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开学后的集体训练更是为蒋涵的备赛注入了另一股强大的动力。校外特邀专家带来的新理念,像一阵清风,吹散了蒋涵在授课思维方面的固化。本校老师对教学细节的深度打磨、不间断地模拟授课训练和微格教室演练以及一线教师的现场指导让蒋涵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像一块海绵,尽情吸收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为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赛的舞台上,挑战接踵而至。在口语表达环节,面对未响起的时间倒数提示音,蒋涵心中虽有一丝慌乱,但多年的训练让她迅速镇定下来。她深吸一口气,凭借着扎实的功底,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驾驭着语言之舟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靠岸。蒋涵深知,这次经历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她学会了在压力下快速调整心态,就像在暴风雨中调整帆船的方向,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流畅。她相信,这种心态和能力的提升,无论是对未来的竞赛,还是走上教学岗位,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赛后,蒋涵也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静下心来反思总结。她意识到,竞赛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成长的阶梯。口语表达环节的小插曲让她更加注重日常训练中的心态调整,同时也加强了自己对时间的管理意识。在教学展示中,与众多优秀选手的交流,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她像是一位裁缝,拿起剪刀和针线,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修剪和完善,取长补短,学习到了很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课堂互动方式。
代码开启智慧,教育塑造未来
优秀教师的塑造离不开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物联网专业知识的积累,为蒋涵的教育创新实践拓宽了边界。她能够将物理世界与数字学习空间有机连接,创造出独特的教学情境。如在构建智慧校园学习场景时,利用物联网设备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调配与环境的智能感知,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和书本,而是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专业知识的丰富和实践使蒋涵在应对各种教学实践情况时都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将专业所学灵活运用到每一个细节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专业知识在教育领域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结出累累硕果。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信息技术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技能和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蒋涵对此有着深刻的见解,她指出,信息科技教学的内容远比人们想象的丰富和具有挑战性。例如,现在的中小学已经开设了包括编程(算法)、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还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他们在未来的竞争力。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蒋涵将落脚点放在了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实际价值。通过实践项目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信息科技的魅力,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此外,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新课标出台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之类的新兴知识点成为教学中新的关键和难点。蒋涵认为,作为教师,需要首先学透这些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学科融合的理念在当今教育界蓬勃兴起,蒋涵在其专业学习中培养的跨学科思维和整合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她以信息技术为画笔,以思政课为画卷,巧妙地将二者融合。以南京市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李巷为例,蒋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发了李巷的网络宣传平台、漫游李巷教育游戏,制作了微电影。在开发过程中,她将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可视化等特点与思政课的红色教育内涵深度结合。通过网络宣传平台,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了解李巷的红色历史与文化;借助漫游李巷教育游戏,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新四军在李巷的英勇事迹,在游戏互动中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以微电影的形式,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触动学生的心灵。基于这些成果,蒋涵进一步发表论文、申报专利,不仅提升了自身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了李巷红色教育思想的传播范围,为思政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了这些教育技术的有力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讲解新四军红色历史时,能够与学生展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成效的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红色知识,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想境界。
蒋涵指出,教育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应该重视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技术世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规划绘就蓝图,成长书写华章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蒋涵的闲暇时光里,她热衷于寻找各种方式来放松身心,以获取快乐。摄影与品尝美食是她缓解压力的两大法宝,能让她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舒缓。每当外出游玩时,蒋涵总会习惯性地带上相机,用镜头去捕捉旅途中那些美丽的风光。那些大自然的奇妙景色,或是城市中的独特风景,都成为了她镜头下的珍贵瞬间。有时,她还会通过精心剪辑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制作成视频日志。她享受这个过程,仿佛在与时光对话,将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都留存下来。
未来的日子里,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性,但也伴随着未知与不确定性。就如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蒋涵深知这一点,面对未来,她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她始终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勇敢地向前迈进。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在考取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她都毫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勇敢地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引领他们在信息科技的海洋中畅游。
蒋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她的经历激励着我们在面对未来时,也要怀揣希望,坚定信念,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正如尼采所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让我们以蒋涵为榜样,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绽放,不负韶华,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