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医药学院 - 《湖北医药学院报》

摧成见之坚壁绽真理之华光

作者:■  胡含香    
2025-02-28     浏览(29)     (0)

文章讲述了消除成见的必要性,通过历史和现代社会案例说明了成见的危害,并提出了应对成见的建议,包括换位思考、包容多元环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等。最终呼吁人们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拓宽视野,消除心中的成见。


王鑫 摄


“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这句台词,如同刺破黑暗的利刃,刺痛了我们对成见的麻木。成见,如同无形枷锁,在认知的土壤里疯狂生长,最终堆积成密不透风的大山,将理性之光与人性温度隔绝在外,唯有以无畏之勇、睿哲之思,方可翻越此山,拥抱澄澈真实之境。

回溯历史长河,成见之害,俯拾皆是。东汉建安年间的月夜下,焦仲卿“举身赴清池”的水纹里,荡漾着礼教铁律绞杀真爱的寒光;刘兰芝“指如削葱根”的柔荑,最终在门第观念的砧板上,被剁碎成《孔雀东南飞》的凄美绝唱;而西晋太康文坛的流云,曾试图遮蔽左思《三都赋》的锋芒,却在“洛阳纸贵”的飓风里,暴露出士族门阀认知茧房的脆弱本质。

放眼现代社会,偏见的身影依旧频繁闪现。在教育领域,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单一标尺。有些老师仅凭分数将学生分为“优生”与“差生”,全然不顾他们背后的努力与潜力。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被贴上“愚蠢”“不上进”的标签,在老师的忽视与成见中,丧失自信,学习热情也逐渐熄灭。而在竞技体育的疆域,性别成见束缚着女性运动员的发展。曾经,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在体能、竞技能力上不如男性,很多女子体育项目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资源。后来,郑钦文、黄雨婷等体育健将用一次次辉煌的战绩书写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传奇,证明了女性在体育领域同样能创造精彩。

突破认知的藩篱,需要兼具孤勇者的无畏与智者的通透。北宋文豪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完成的文字狱锁链突围,堪称典范。当政敌以“讥讽朝政”的罪名欲置其于死地,他却在黄州赤壁的月色中参透“物与我皆无尽”的哲思,用《赤壁赋》将政治偏见化为历史云烟。在国际风云中,马丁·路德·金为了打破种族歧视的成见,领导了一系列非暴力抗议活动,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权利。他在林肯纪念堂前播种的“梦想”修辞,经过半个世纪的生长,已在种族偏见的盐碱地上绽放出平权的木棉花。

成见这座大山虽沉重,但并非不可撼动。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处理异质信息时会激活杏仁核的防御机制,这提示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当我们面对与自己观念相悖的人或事时,不妨先按下心中的评判按钮,耐心倾听、用心感受。社会也应营造包容多元的环境,媒体传播客观信息,避免制造片面舆论;学校和家庭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与同理心,让尊重差异成为社会共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身处多元复杂的时代浪潮,我们当振翅高飞、极目远眺,拓宽视野边界。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万象,用理性洞察本质,以共情传递温暖,翻越心中的成见之山。让真理之光穿透阴霾,照亮漫漫征途,稳固理解的桥梁,绽放和谐的繁花,绘就美好时代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