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烟台大学 - 《烟台大学报》

以光为引 育梦前行

2025-03-10     浏览(528)     (0)

      20169月,我入职烟台大学,成为一名辅导员,回首九年的辅导员生涯,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知“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倍增“上下求索”的信心。九年时光,从青涩到笃定,我想用三句话分享一下做辅导员以来的成长经历。

追逐光——三人行,必有我师

      初入辅导员岗位,我仿佛置身于一片广阔而陌生的海域,每一项新任务都似汹涌的浪潮,打得我措手不及。学生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从日常的考勤监督,到处理学生间复杂的人际关系矛盾,从策划组织活动,到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桩桩件件,都考验着我的应变能力。

      幸运的是,我身边环绕着诸多优秀的领导和同事。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让我在一次次棘手的问题面前找到了突破口。学生处、校团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邀请业内的资深专家进行授课,多元化、多渠道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和培养交流平台,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锻炼,我掌握了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班团建设的方法等实用技能,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段宝贵的经历中,我从最初的慌乱无措,逐渐变得沉稳自信。学会了在繁杂的事务中理清头绪,用更专业、更智慧的方式去关爱学生、引导学生。这段成长之路,是身边人温暖的扶持与学校优质的平台资源共同铸就的,让我对未来的辅导员工作充满期待,也坚定了我在这条育人道路上继续深耕的决心 。

成为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记得 2020 年我从经济管理学院调到音乐舞蹈学院,原本擅长组织文艺活动的我因为换了学院感到了力不从心,这也让我意识到,每个专业的学生都有其特点,只有对他们的专业课程、就业前景深入了解,才能做好学生工作。于是,我开始深入琴房、练功房,去听学生的音乐会,积极探索能够与艺术类学生成长同频共振的工作路径。学会挖掘艺术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带领学生录制红色音乐团课,进社区、小学开展“美育浸润实践行动”,围绕“红色音乐推广”“非遗传承”等主题,开展公益展演,通过这些努力,学生们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我也将开展的工作凝练成“行走的艺术课堂”文化育人路径,获批了山东省辅导员创新工作精品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和声”“复调”“视唱练耳”等词汇也不再陌生,闲暇时,我也能跟学生浅聊专业,在他们遇到成长困惑时给予有效帮助。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思政教育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领域,面对思维更加活跃的 00 后、05 后,只有持续学习,脑袋才能“有料”,心里才会有“谱”,对学生的教育才能“掷地有声”。

散发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这句话在辅导员大家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工作的这些年,我看到我的同事在朋友圈分享育人的喜悦,用文字抒发最朴素的师生情,听过同事白加黑连轴转的小故事,与我的同事们一起在疫情防控中排查信息,发放物资,在毕业典礼时红了眼睛,时常感叹“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辅导员要守住以学生为本的初心,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激发他们身上的青春正能量,再将这份能量以关爱、激励和支持的形式,回馈给每一个学生。

      2025 年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双高”建设收官之年和 2026 年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条件达标决胜之年,是深入落实党委“一五八一”总体部署、谋划“十五五”目标任务开局之年,上周,卢书记以“辅导员要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挺膺担当”为主题,为全体辅导员讲授“新春第一课”,深刻剖析了当下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指出了学生工作要把握的新内涵、新任务,尤其是对辅导员队伍提出的五个“新”的殷切期望,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梳理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激情满怀,信心满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校改革提质主题主线,持续探索思政与艺术 教 育 融 合 发 展 路径,立足岗位,坚定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服务高水平大学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王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