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 - 《九院报》

节后胃肠道及胆道胰腺疾病高发
专家提醒:勿自行服用止痛药,当尽早就医

2025-02-15    

春节假期刚过,医院消化内科迎来就诊小高峰,因饮食不规律、高脂高蛋白饮食过量等原因,胃肠道及胆道胰腺疾病患者增加约4成。专家提醒:节后如持续存在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当尽早就医,高危人群应及时通过胃肠内镜检查排查隐患。

暴饮暴食诱发多类疾病,胆囊炎、胰腺炎需警惕

春节期间聚餐频繁,大量摄入油腻食物、酒精及高糖饮料,不仅加重胃肠负担,更易刺激胆囊收缩,诱发胆结石急性发作或胰腺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东教授解释,高脂饮食是胆胰疾病的“催化剂”:过量油脂会促使胆囊分泌胆汁,若存在胆结石,易引发胆道梗阻;同时,酒精和高脂食物可激活胰酶,导致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这类疾病起病急、进展快,若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热,需立即就医。

节后饮食调整“三步走”,胃肠内镜筛查不可少

针对节后健康管理,王东教授提出“三步走”建议:

1. 饮食清淡化: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辛辣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绿叶蔬菜);

2. 作息规律化:避免熬夜,餐后适当散步促进消化;

3. 高危人群筛查:40岁以上、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长期饮酒者,建议通过胃肠内镜排查早期病变。

“胃肠内镜不仅是诊断‘金标准’,更能直接处理息肉、出血等病变。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王东教授强调,“无痛内镜检查显著提升舒适度,患者不必过分恐惧焦虑。”

量力而“食”,胃肠不适勿拖延

对于胆道胰腺疾病预防,王东教授特别提醒:

1.控制脂肪摄入:每日食用油不超过25克,少吃动物内脏、肥肉;

2.限制酒精:男性每日酒精量≤25克,女性减半; 

3.警惕“隐匿症状”:反复腹胀、脂肪泻可能提示慢性胰腺炎,需及时检查超声或CT。

(杨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