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清晨6时,靖108-14井场的探照灯穿透薄雾,将值班房的铁皮屋顶映照得泛着亮光。在长庆固井公司GJ12214队,固井工范崇修咬了一口手中的馒头,手指在手机屏幕上迅速滑动——今天三口井的施工设计、设备车辆及人员动态等信息,已在EISC移动端上整齐排列。
“以前上井,怀里总揣着七、八本资料,现在就像刷短视频,所有信息都浓缩在这小方块里!”施工现场,长庆固井公司靖边油气田中队副队长宋二磊边说边用袖口擦去屏幕上的泥点。电子任务单上,下灰车的图标正缓缓向井场坐标靠近,这正是长庆固井公司轻量级“数智化”固井的场景。
告别“老三样”,操作开启“一键式”
“调阀门、按喇叭、给手势,过去这‘老三样’让操作工手忙脚乱。”然而,在该中队的“一键式”固井水泥车操作人员范崇修这里,他的全部装备已经变成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据了解,现在通过EISC系统,施工参数可以直接传输到水泥车平台,在电脑上即可操作控制,连注水环节都实现了无线遥控。“看见那个带天线的铁箱了吗?”他指着30米外的供水装置说,“以前供水需要专门的供水车配合,现在用遥控器在安全区‘滴’一声就搞定了。”徒弟李乾补充道:“配浆效率提升近一倍,衣服再也没被阀门扳手勾破过。”
键盘“点一点”,水泥车实现智能化
在靖108-16井施工现场,33岁的操作工李少帅正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敲击控制台。这位操作了10年水泥车的老工人,如今成了靖边油气田中队“智能操作标兵”。“设好压力、排量、密度,点‘启动’键就行。”他指着水泥车说道。固井工程是油气井建设的“临门一脚”,其常规施工作业人力依赖度大,且早期软硬件系统优化不足。针对这些特点,长庆固井公司多次与项目部设备办公室配合,及时优化软硬件问题,形成以“一键”控制系统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真正实现从预混、注前置液、注领浆、注中浆、注尾浆到替量的远程“一键式”操控,大幅提高了固井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安装“电子眼”,构建现场安全网
在靖边油气田中队办公室,队长常鹏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施工现场的实时画面。固定摄像头监控着水泥车的关键部位,移动摄像头则像“侦察兵”一样巡视着施工现场。他放大一个画面说:“看见这处反光了吗?可能是水龙带渗水。”施工现场哪里有异常,在值班办公室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干预,长庆固井公司目前整个施工现场实现全覆盖监控。不仅如此,EISC软件系统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施工曲线的生成和查询。长庆固井公司过去总结技术经验需要翻阅三天的施工记录,现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调出作业数据,柱状图上清晰显示着每口井的水泥浆密度波动曲线。“你看这口高压井的碰压数据和半年前同区块的井对比,操作注意事项就要做出相应调整。”班组长林黎宁对员工讲解道。
从“粗黑重”到“高精尖”,长庆固井公司的靖边油气田中队数智化固井已完成50余井次的“指尖作业”。如今,长庆固井公司员工工装兜里的智能防爆手机、随身携带的智能笔记本电脑、EISC工作室的数智大屏已经取代了泛黄的记录本。电子报告终结了熬夜填表格的日子,智能摄像头成了永不疲倦的“安全员”。正如宋二磊在班前会上所说:“咱不管数智不数智,能让兄弟们的工靴少沾泥、工衣少沾油就是好技术!”
夕阳下,又一轮固井作业启动,水泥车在遥控指令中爆发出机械轰鸣,车顶闪烁的灯光,像一串串跳动的数字脉搏,见证着固井工人从“一身泥”到“一身智”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