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毓秀流芳——嘉兴秀州中学校史》首发式上市政协主席陈利众提出“要坚持传承发展,总结与提炼办学经验,升华与弘扬办学精神,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力建设教育强国”的讲话精神,11 月12日下午,嘉兴秀州中学校友会牵头组织秀州中学、秀州中学初中部、校友代表召开校史学习座谈会。22 位就读于各个时代的校友代表出席座谈会,他们中最早的1958年入学,最晚的2017年毕业。大家围绕“盛世修史,资政育人,让教育家精神一代代传承弘扬下去”主题开展深入交流。
“这是嘉兴中小学中第一部公开出版发行的校史,是秀州中学的光荣。三年多前,我听到学校要修史的消息,就非常激动。”89岁的老教师李兆贤,是 1962 年重建嘉兴二中时来校执教直到退休的,当天她是坐着轮椅,由小女儿推行8公里来到会场的。
90岁的老教师陈善简要回顾自己在秀中的工作经历,然后她动情地说道:“我在秀中工作了31年,对秀中是有深厚感情的。历史上秀中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值得骄傲。记得19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秀中是嘉兴考得最好的学校之一。之后,我们为国家又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当下学习校史,首先要把过去好的办学精神保留下来,更要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1972 届校友范伟民是校办厂创建者之一。他表示,能曾经为母校建设尽一点力,是人生中精彩的一笔。现在校史把校办厂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真实反映出来,对今天学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会有启发。
1975 届校友朱保华在校4年,虽然身处动荡年代,但是他回忆道,当年的老师们总是千方百计教授知识,教导做人。今天的校史还原了那段历史,留下了岁月印记,真不容易。作为当年的学生干部,他对秀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深有体会。
1979届校友王虹霞是当年秀中体育班学生。她结合个人成长经历,谈到过去学校体教结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办学经验。
“信心比黄金宝贵。看了校史,让我们对办好新时代的秀中更有信心了!”1986届校友王辉满怀激情,越说越兴奋。
嘉兴工专在校风、教风和学风方面,与原嘉兴二中存在继承关系,曾为家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当天,从桐乡、平湖赶来参加座谈会的三位嘉兴工专校友,他们在校学习多则4年,少则2年,都把秀州中学认作母校,会上,他们表示,工专5年办学在秀中120年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时期,校史专门为它写了一章,实事求是,很不简单。当年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把教育、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结合起来的做法,值得研究借鉴。
朱明校友1966年离开母校后,先在嘉北公社插队,后到内蒙古和黑龙江支边,他的经历是老三届校友的典型。他对记者说:“我们这代人吃了不少苦,但也得到了锻炼。我在边疆19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上,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母校给予我的无穷力量。母校教给我知识,教会我自律,教懂我品行,千恩万谢,我的母校——秀州中学。”
1967 届伏祥训(下转第6版下)
上接第2版下《让教育家精神一代代传承弘扬下去》
校友说:“校史凝聚了徐立校友对母校的无私奉献和一片赤诚之心!让我们深深为他感动,衷心向他感谢!”
2001 届校友张凤玲的家族中,有5 口人都在秀州中学读过书。捧读校史,她认为,这本60多万字的图书记载了母校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讲述了许多杰出校友的感人故事,留下前辈教师的模范身影,是秀中人了解母校前世今生的必读书,愈读爱校之情愈浓。
会上,与会校友争相发言,气氛热烈,都希望通过这部校史,让秀州精神薪火相传,希望更多的秀中人回母校看看,为母校复兴努力。在职教师代表李海宁回应了校友们的提问,介绍了学校发展的近况。
据悉,《毓秀流芳一-嘉兴秀州中学校史》已入藏杭州国家版本馆。
校友会会长商人龙向与会的老教师、老校友、在职教师代表表达诚挚谢意,感谢他们对校史出版工作的大力支持。他以“一二三四五”进行概括总结:一部校史顺利修成,圆了几代秀中人的梦想;牢记两个人--校友徐良骥和徐立的贡献;全靠三方努力-领导重视,学校支持,校友配合;开展好下一阶段的宣传学习活动要注重四个结合,即把校史学习和党史、国史、嘉兴地方史、嘉兴教育史的学习结合起来;依托校史文化加强师生的精神塑造,把干劲凝聚到复兴秀中上去,要从办学的五个方面——创业史、奋斗史、苦难史、改革史、成就史,讲好秀州故事,发扬秀州精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秀中今天的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秀中人接续奋斗的结果。让教育家精神一代代传承弘扬下去,助力学校续写新的辉煌,是全体秀中人的期盼。校史学习座谈会激发了广大校友感恩母校、服务母校的凝聚力。秀州中学、秀州中学初中部也表示,将在教师中深入开展校史学习,传承弘扬秀州精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提升。
文/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