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漫过陶胎的瞬间,历史在窑火中打了个趔趄。七百年前那个溽暑午后,松烟在工坊梁柱间游走,老窑工调制的月白釉方正静静酣眠,本该循规蹈矩的釉料却在烈火中叛逃。
开窑时,本该雪白的釉色却化作天青烟雨。原本釉下彩绘的图案晕成了一个渐变色,成为了绝无仅有的美丽 “腮红”。红色似 “红叶江枫”,悄悄地渗透出来,与 “云销雨霁”般的青白釉色融为一体。青红相配,仙气飘飘、轻灵秀美,釉色如云端泻下的青雾,在瓷身氤氲开来隐隐投射着一股春日里淡淡的清新,在灯光下更显晶莹,仿若一位微醺的粉面佳人。于是,它成了工匠预料之外的、无法复制的稀世之作。
它是———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
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外形似蘑菇,“苗条”的身体上托着一个 “大头”,这种 “碗”加高柄组成的高足杯,是元代常见的酒杯。虽然它已经不完整,有缺口和裂缝,但是这种残缺的美感并不影响它的存在价值。稀有之物都是收藏家心目中的珠峰,即便百年霜雪啃噬出缺口,裂痕里游动着月光,但那些未被驯服的色斑原本就是匠人献给火神的赌注。残缺的孤品依然在时光长河里耸立成峰,釉色深处凝结着陶瓷史最艳丽的胎记,在人类与火焰的博弈史中,凝固成永不褪色的初代图腾。
它不知时光,却护着时光,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都是时光的见证者、都是历史的遗珠。这款影青釉里红高足杯目前就放置在杭州博物馆北馆一楼的一个并不引注目的角落。昏暗的灯光打在特制的玻璃上,那富含历史气韵的古老文物在我眼中逐渐变得鲜活,杯体残缺却也极美,青红相衬,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感叹老祖宗们的高级审美以及精巧智慧。我仿佛也已经穿越了时空,听它讲述那段尘封已久的故事,与那文物一起回顾了它一生短暂而又辉煌的历史,回望了杭州这片平凡之地上的不凡历史,循着悠悠文化长河找寻到中华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
“一抹青绿同粉黛,人间绝色是惊鸿”。那一抹渐变的腮红,造就了它与其他瓷器不同的命运。如今,它静静地站在杭州博物馆的展柜中,向每一位注视它的人展现那与生俱来的魅力,展现那份不可复制的意外之美。
笔墨书不完历史的长河,书不完我国那五千年文明史。区区百字又怎么描绘得出如此震撼。我何其有幸,生于此文明大国;我何其有幸,观其历史长河。博物馆的流光溢彩,百年前的春夏秋冬,文物从来都沉淀着无法言说的意韵,就算透过玻璃窗,我们仍能遥望到那千年前的美丽与文明的辉煌。
(作者系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