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工大报》

游玮校友:造中国人自己的“变形金刚”

2025-03-01     浏览(198)     (0)


“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的创新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

2024年10月初,游玮当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执行委员,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成员代表大会上他这样说。

从因喜爱变形金刚填报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的稚嫩少年,到代表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国际机器人行业发出声音的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2002级校友游玮正努力在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里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变形金刚”,为实现中国制造业“机器人自由”不断助力。

走进心目中的机器人“黄埔军校”

“从小我就痴迷变形金刚,梦想有一天造出自己的机器人,所以选择在专业栏里写下了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在的机电工程学院。”来自江苏无锡的游玮,高考分数本可以轻松进入江浙地区的任何一所高校,但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来到哈工大。

在这里,他取得了许多“成就感瞬间”:跨专业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取得第一名,大三进入实验室从事独立的科研工作,“在哈工大有很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让我打下了良好的数理基础,这是回看从学从业20年生涯一直让我受益至今的。”

2006年,他以年级1/380的综合成绩保送哈工大继续读研。扎实的数理基础帮助游玮在研二发表出第一篇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这让他相信自己在科研上是有潜力的,他决定申请硕博连读。

“大家常说哈工大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界的‘黄埔军校’,机器人研究所承担了很多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以及来自企业有明确市场意义的课题,只要学生有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能快速成长。”

2008年,游玮在博士就读期间承接了和奇瑞合作的工业机器人项目,开启了他和埃夫特公司的故事。

让制造业实现“机器人自由”

“当时机器人由国外垄断,一个零件故障就要花费购买时一半的价钱,送到国外维修还得停工好几天。”游玮希望能够改变这样的情况。正巧碰到了奇瑞公司项目的契机,他作为哈工大团队代表与奇瑞公司,从零起步、联合研发。

“2008年,在我们造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时,国外出售一台机器人的价格是七八十万元。在我们完成之后,这个价格就降低到了十万元左右,让更多中小企业用得起、用得上,让中国制造业实现‘机器人自由’,这是我们觉得最有意义和成就感的事情。”

在奇瑞项目中参与设计研制工业机器人,让游玮逐渐意识到工业机器人未来的产业前景和战略意义,毕业后他正式加盟奇瑞装备(后改名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艰辛的工业机器人创业之旅。

游玮采用“自主研发+海外并购”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在核心部件和核心环节加大投入,实现了核心零部件自主化。

2020年,埃夫特成为科创板第一家以工业机器人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获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副理事长单位、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国智能制造百强企业等。

“埃夫特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到52%,在全球所有品牌中排名第六位,不断的成绩回报支撑着团队一直向前。”

目前埃夫特已经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机器人和自动化装备制造商之一,形成了覆盖不同负载端、不同工艺场景的系列化工业机器人产品。

以中国自主研制机器人造福人类

“是无论是解放人类生产力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协助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空间机器人和微纳机器人,抑或是提高人类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医疗和康复机器人,都是人类利用所积累技术不断扩大自己能力边界的一种工具,所有的研究最终都是为了造福人类。”目前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的游玮,也开始瞄准市场规模更大的家用服务型机器人,提前布局建立相关产品线。

埃夫特核心技术人员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哈工大。“哈工大在我的人生足迹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的成长和埃夫特的发展也时刻伴随着哈工大和机器人研究所的全方位支持。”他参加了多场讲座和宣讲活动,希望能够引导更多哈工大学子关注现实需求,投身科技创新。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希望哈工大学子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将学校所学用于解决机器人领域的实际问题,将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

本报记者 阚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