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 《宁夏党校通讯》

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孙玲    
2025-01-30     浏览(14)     (0)

文章介绍了宁夏在推进城市更新、乡村全面振兴和民生事业建设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共同富裕。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生事业建设,持续实施民生工程等措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提出“四个统筹”,其中包括“统筹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提出“四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对“共同富裕”的强调,充分彰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各族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当前工作的具体行动,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民生事业建设,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积极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城市更新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于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宁夏的城镇化率达到 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沿黄省区第二,宁夏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的中后期,正在转向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对此,一要明确更新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城市更新不是拆后再建,而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坚持需求导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特别是加强交通设施、托幼、社区医疗和养老设施建设,侧重公益性而非营利性。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传承历史文化,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要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完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要立足城市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人文特色,找准城市定位和职能,统筹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和旧城更新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特色发展。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建设用地范围,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开发强度,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三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人民满意的宜居城市。要扎实抓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三个重点。坚持“一小区一对策”合理确定改造内容、改造方案和建设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此外,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还应加强“一老一小”等适老化及适儿化改造,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各族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要防止脱贫人口再返贫、边缘人口再致贫,实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就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也对这一战略安排作出具体部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谋划、系统治理,在整体设计、统筹推进上发力,有效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效能。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与铸魂并重,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方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在富村铸魂上,要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集聚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从规模、质量、效益等多个层面为农业产业作示范。统筹推进乡村“五个振兴”,融合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各类优势叠加互补,形成聚合裂变效应,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二要深入推进闽宁协作。持续完善闽宁协作运行机制,推动闽宁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品牌共创、园区共建、市场共拓,打响“山海情”文旅品牌。携手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样板,积极探索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模式,切实巩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成果。携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新样板,积极探索通过东西部协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途径,造就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干部人才队伍,把闽宁协作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同时,还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化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保证脱贫攻坚成果扎实稳固,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民生事业建设,持续实施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指出:“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一是就业创业方面,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重点深化“技能宁夏”行动、“创业宁夏”行动、就业促进行动、就业援助行动,带动失业人员再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培育创业实体,新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二是居民增收方面,要千方百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做到稳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广大农民收入、脱贫群众收入。三是教育方面,要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启动宁夏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教师智慧教研中心县级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试验区。四是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开展重大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筛查,尽最大努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五是住房方面,要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进一步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深化城乡危旧房、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实现农村危房危窑动态清零。六是养老育幼方面,要支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努力让失独、空巢、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安享晚年;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七是文化事业方面,要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建便民运动场所,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免费低费及延时开放,支持开展“村晚”“村 BA”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八是社会保障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环卫工人提供健康体检,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经费。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 〈宁夏行政学院〉事业管理八级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