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万物萌发,生发出无限可能。
提到春日,总会让人联想到生命力。但她却不同于夏季那种郁郁葱葱的茂盛,亦不同于秋季那种生命到达顶峰的完满与成熟。春天的生命力是细微的,甚至不容易被看见。一株嫩芽的鼓动,不足以让人觉察到,却蕴藏着芽必成树的生命力。
春,是希望的象征。她是一种好转的迹象,是一个绝佳的转折点,就像一首诗歌的开头往往给人以向往。漫长而颓圮的冬季,皑皑大雪似乎将希望埋藏。待到第二年春日,积雪化作春水,汇成来年希望的本源。
春天是令人欢欣雀跃的。我们期盼看到希望,哪怕是一点点好转的迹象,春天赠予我们这样的希望。这往往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却不一定是一个好人生的开头。人生百转千回、一咏三叹,哪里有四季那么分明?我们总说惟愿春不迟,相逢终有时。可若春日迟迟,相逢无期,又该如何?
人生并不是四季的循环。有时夏季过于炎热,炙烈的火光几乎要烧穿世人的梦,唯留下热气腾腾的余烬;有时秋季过于丰硕,累累的果实遮蔽了更高更远的天空,树下的人儿心满意足地躺在果堆里熟睡了;有时冬季过于漫长,迟暮的灵魂熬不住了,便随雪降落到大地轻盈地安眠。若灵魂死于盛夏,攀登止于繁秋,躯壳永驻寒冬,又该如何?若朝思暮想的春日没能到来,心又如何才能常明常青?只是一次次追问,从未有答案,从来没结果。
雨落窗前三两声,浮生事,点滴分明。泠泠的冷雨打在报纸上,噼啪作响。雨滑过褶皱形成的天然河道,晕开了墨渍,模糊了字句。如果你用一生写下的诗章没能寄往春日,它在春日降临之前就变为一团不可辨明的、湿漉漉的纸,你还要继续写下去吗?
白茫茫大雾之中,你或许被迫停留,或许误入迷途,你写过的诗句难免受潮洇湿。但若你依然愿意相信春日,依旧愿意笃志前行,你的直觉会虔诚地引领你冲破迷障,直到看到希望。那些你曾经忽略的路边风景,当你动情观望时,你会发现那里藏匿着春日的行迹。
春日从来不是旅途的目的地,她只是行进途时清脆的足音。当你为了奔赴春日而踏上旅程时,她便从此来到了你的身旁。若心中始终留有一抹绚烂的春色,即便身处潇潇暮雨中,心中亦是一片春和景明。
人们赋予季节以意义,给予万物以象征,因为我们需要用意象去传达情感。意象同样是多义的,甚至比直接描述情感来得更加眩晕。但这是一种美的眩晕,是一种朦胧的幻想,也是一种被理解的渴望。就像春日,我们始终相信当天地间满溢着生的气息时,万物就会随春雷乍然苏醒。于是,我们将春日看作万物生长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