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人民网发布了2024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分析报告,我校案例《在祖国大地上寻找“思政答案”——南开大学以“师生四同”讲好“行走的大思政课”》入选人民网2024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案例,并作为20个优秀思政课程案例之一,获人民网发布推介。
2024年,我校依托全国25个省份的90余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开展“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政课建设“双百行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鲜活资源。全校共征集220余个项目,覆盖27个专业学院,200余名教师和2000余学生。依托革命旧址和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教师指导学生录制的“重走长征路”等视频微课,上线“人民公开课”等平台,深入开展大中小学实践教学一体化新探索。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中,新老校长借助AI技术实现跨时空对话,“爱国三问”燃爆全场。(曹泽怡)
南开案例入选国家语委“典耀中华”读书创新实践案例
本报讯近日,国家语委办公室公布2024年“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创新实践案例名单。我校文学院申报案例“研读文化经典,涵养浩然学风”入选“典耀中华”主题读书“名师优读”案例。据悉,本次评选出全国创新实践案例103个,其中“名师优读”案例共20个。
我校案例展现了文学院以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坚持“学术兴院,品格育人”,将教育教学和经典阅读有机融合,营造浓厚书香文化氛围,涵养浩然学风,赓续中华文脉的生动实践。
在具体实践中,文学院以“中华诗教”为牵引,以促进诗词阅读、传扬优秀诗词文化为切入点,推进“中华诗教传承计划”,打造“中华诗教”微专业,承办“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组织叶氏驼庵奖助学金选拔项目、“诗教润乡土”文化传承实践,激发学生研读古典诗词、传承运用优秀文化的热情;组织“初识南开”“日新讲堂”“中文伯苓讲堂”系列高水平学术讲座,邀请名师大家领读优秀文化典籍,激励学生拓宽学术视野,提升治学境界,厚积文化底蕴,培育传承意识;持续开展“导师有约”“博士论坛”“文‘话’青年”等交流活动,培育“金声玉振”学术训练营机制,将经典阅读与学术思维训练有机融合,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涵育文献功底扎实、思维视野开阔、融会古今、面向新时代文化需求的优良学风。 (翟洋洋)
10位优秀研究生获评2024年度“南开十杰”称号
近日,记者从党委学生工作部获悉,经过学院推荐和校级评审等环节,2024年研究生“南开十杰”名单正式揭晓。10位成绩优秀、成果显著的研究生获评。
本年度的“南开十杰”为历史学院2022级中国史专业博士生袁凯旋、法学院2022级刑法学专业博士生王振硕、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博士生杨龙文、经济学院2021级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袁博、数学科学学院2023级生物信息学专业硕士生汤凇鸣、物理科学学院2023级光学专业博士生唐钰淦、化学学院2021级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李赛赛、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张玉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生徐毓贺、计算机学院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张知诚。
据了解,“南开十杰”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当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推荐,经由校级评审后产生。候选人均为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显著、发展潜力突出的优秀研究生,每年仅有10名研究生获评,奖励标准为5万元。 (高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