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郑州大学 - 《郑州大学报》

8天迎接242个宝宝

第三附属医院:新春“医”路守护,温暖迎接新生

2025-02-16     浏览(19)     (0)

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守护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产科助产士、新生儿外科医护人员、NICU护士和妇科盆底重建病区的护士们,以及眼科和口腔科的医护人员,都在春节期间为患者提供了特别的新年礼物和热心服务。


新春佳节,当千家万户沉浸在阖家团圆、欢声笑语的温馨氛围中时,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有一群人仍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身着白衣,坚守“医”线,呵护新生,用责任与担当守护着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产房:助产士的不变坚守春节期间,三附院产科共迎来了 242 个可爱的新生命。这些小天使的降临,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见证。

除夕夜,医院产房,产妇闫女士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分娩。除夕夜10点,助产士何淑娟接班后,了解到闫女士对分娩进展信心不足。在助产士的指导和心理疏导下,产程进展迅速。入分娩间 40 分钟后,闫女士顺利分娩,迎来一位漂亮的蛇年小天使。新生儿外科:手术室里的别样温暖大年初一的凌晨,一名出生仅1天多的新生儿,被新生儿内科从外院紧急接诊入院。小生命被诊断为肠扭转、肠坏死,情况危急,必须立即进行急诊手术。

手术台上,每一个操作都关乎着孩子的生死存亡。术前黄华评估患儿需要输血,可血袋里的血温度较低,为了能让孩子在手术中减少失温,黄华用自己的体温为血袋加热,手术顺利完成。紧接着,黄华又带领科室医护人员为病房尚未出院的患儿及家属带去了新春的祝福。

新生儿外科的医护人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用无私奉献点亮了新生儿的生命之光。NICU:奋战“医”线,呵护新生春节期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科(NICU)住院患儿人数并没有因为过年而下降,持续居高不下,病区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危重患者有50 余人。绝大多数患儿病情不稳定,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甚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新生儿抢救措施。

大年初一,所有护理人员一如既往地进行医护查房,关注重点病人,了解患儿病情,带领大家做好危重病人的收治、抢救和护理工作。他们认真地给患儿做好基础护理,观察病情,无微不至地进行着每一项护理工作:喂奶、换尿裤、吸痰、给穿刺困难的患儿置PICC……妇科盆底重建病区:特别的新年礼物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妇科盆底重建病区护士长侯影带领一群白衣天使们,手里端着一盘盘热气腾腾的水饺,他们穿梭在病房之间,为每一位住院的病人送上这份特别的新年礼物。除了水饺,医护人员还准备了其他的新年小礼物:一包包糖果,祝愿每一个患者新年甜甜蜜蜜,病人们虽然身体上承受着病痛,但心灵上却得到了安慰。

春节假期里,妇科盆底重建病区为方便有需求的患者们春节就医,门诊及病房人员正常运转,用心服务好每一位就诊者。眼科:高效救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患儿大年初二,当新年的钟声还在人们耳畔回响,一名出生孕周 27周+6 天、体重仅 750g 的超早产儿,被诊断为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ROP),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患儿将面临失明的严重风险。随即,眼科副主任医师荣军博团队与新生儿科主任董慧芳所带领的专家组迅速进行了联合诊疗,通过及时的治疗,有效控制了患儿双眼病情的进展。

此次ROP救治过程中,全院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多个科室紧密配合,医护人员以患儿健康为先,放弃休假,主动返岗,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救治。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通过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再次彰显了其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治疗方面的高超水平。口腔科:热心服务,守护口腔健康节日期间,走亲访友、聚餐聚会增多,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加上作息不规律,容易诱发各种口腔问题。为此,口腔科提前部署,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值班,确保节日期间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春节期间口腔科共接诊患者 323 人次,其中儿童青少年龋齿及牙齿矫正患者占比超过60%。

除夕,一位斯里兰卡国际友人被牙疼困扰了多日,他来到三附院口腔科寻求帮助,口腔科医护人员热心服务,英汉沟通无障碍,为他完成 CT 检查,并借助翻译软件为他详细讲解治疗方案,在治疗解除牙疼困扰后,医护人员收到他的感谢花束。

(三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