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郑州大学 - 《郑州大学报》

春节守护者: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的坚守与生命守护

2025-02-16     浏览(10)     (0)

郑大一附院医护人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守护生命的光。他们用责任和担当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守护着急诊科、产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等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异常忙碌。他们用坚守托起生命的希望,构筑起人民健康的“安全屏障”。


今年春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群“不顾家的人”,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生命的光。医护人员的“别样年味”除夕夜,一名重症患者从外地转院到南院区。在随同家属手足无措的关键时刻,南院区急诊团队积极接诊,执勤保安也热情地伸出了援手。

一名婴儿呛奶,情况危急。急救人员迅速响应,凭借专业技能及时化解了险情,婴儿转危为安。随后,急救人员耐心详细地为婴儿的家长讲解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手法。

一位老人突发胸痛。急诊人员爬楼紧急转运就医。老人转危为安。

有重症患者需要转运,急诊值班人员立即行动……

每逢春节,急诊科都会异常忙碌,今年依然如此。

除夕到初五,急诊共接诊 4556人次,抢救450人次,日均75人次;接诊爆炸伤50人次;120出诊178趟,长途出诊 28 趟;急诊病房收治 211 人次,急诊重症病房收治171人次。

河医院区消化内科病区消化内科医学部副主任王红建教授团队、孙冰华副教授团队过年坚守在岗。

94 岁的李大爷腹痛长期反复发作,除夕下午,腹痛突然加剧,伴寒战高热。经详细检查,李大爷被确诊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若不及时处理,极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等致命后果。王红建团队经过慎重讨论和综合评估,决定采用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大年初二下午,手术成功实施。初三,李大爷出院,紧握着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

大年初一,凌晨 5 时许,郑先生突发腹痛、高烧 40 度,紧急前往河医院区就诊,确诊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上午 10 时许,孙冰华为郑先生实施了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当天中午,郑先生症状基本消失,继续进行后续治疗。产科团队守护“早到天使”春节期间,有几个小生命迫不及待地提前跟妈妈见面了。这可忙坏了产科值班团队。

一位孕 26 周伴宫缩痛的准妈妈来到产科就诊。值班医师很快完成了相关检查,确定宝宝是臀位。在产科、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团队配合下,当天 17:20,孕妈妈在手术室顺娩一名体重仅900 克的男婴。孕 36 周的丁某因胎膜早破、不规律宫缩入院,经检查考虑为宫角处穿透性胎盘植入。这是一种罕见的产科危重症,极易导致产妇子宫破裂、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产科团队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预案,组织精干力量实施急诊手术。丁某剖娩一男活婴,重2500g。

大年初五,21时许,一名孕37+3周的孕妇胎儿心率异常,来河医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值班人员立即启动紧急剖宫产手术,产科、超声影像科、手术室、麻醉科、儿科紧急联动。从决定手术到新生儿娩出仅用时14分28秒,母子平安。医护团队用坚守托起生命的希望在这个春节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的值班团队也异常忙碌。从除夕到大年初七,重症团队共收治危重患者 745 人次,为重症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生命保障。

春节前夕,为应对春节期间各类突发急诊手术,手术部统筹安排值班人员,确保每个班次涵盖产科、眼科、儿外、心外、骨科、神经外科等手术室专科护士。

大年初一,一个 6 岁孩子左眼被鞭炮炸伤,左眼眉弓上方皮肤裂伤,结膜充血,角膜中央纵行裂伤向上方巩膜延伸,眼内容物大部分脱出眼外。被推进手术室时,孩子惊恐万分,身体不停发抖。值班护士轻轻握着他的小手安慰着:“宝贝别怕,阿姨们在呢,睡一觉起来就不疼啦。”

大年初四,手术室护士张帅辉正在手术室里紧张地进行手术工作,在家中待产的妻子见红且出现不规律宫缩,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妻子先兆临产,同时还伴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等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剖腹产手术。张帅辉得知消息,内心焦急万分,但他知道,此刻患者更需要他的专注和专业。手术还在进行,他全神贯注地配合主刀医生,器械传递精准而迅速。直到下班,张帅辉才匆匆赶到妻子的病房。

新春佳节,本应是团圆时刻。郑大一附院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们却穿梭在走廊、病房,步履匆匆。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节假日”,工作中没有“暂停键”。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奉献书写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万家安康,构筑起人民健康的“安全屏障”。

(一附院)